民法渊源相关论文
民事裁判中法官援引规章或行政规范性文件作为说理依据时,需对规章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有效进行审查.此种审查的实质,是法官在......
民法渊源是民事立法和民法理论中一项根本性的制度,对立法者科学制定法律、守法者准确预见行为后果以及司法者正确适用法律都具有......
随着2017年《民法总则》的颁布,正式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法典时代",这在中国民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民法总则》的内容......
行政规范的法源地位问题,国内学者已经进行过不同程度的讨论,并最终按照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的分类形成了两种法源确定的标准。第一......
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终于在广大民众的翘首期盼中公布通过,并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其中关于民事习惯的规......
部门规章能否进入民事裁判一直是学术界争议不断的话题。我国2017年出台的《民法总则》第10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仅能够依据法律或......
习惯发展成为法律是人类社会在文明史上的第一次表现,对于现代社会制度化的规范建立了坚实的基础。在民法实践中,大量法规和习惯法......
《民法总则》明确规定了我国民法的正式渊源有法律和习惯,这里的"法律"应系广义上的制定法而言,"习惯"则指习惯法。除了这两大正式......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民法总则对民事法律渊源首次通过立法明确了法律与习惯的二元架构。形式“法律”主义与实质“法律”主义论者对于该法第10条“法律......
《民法总则》第10条规定了习惯的民事裁判依据地位,现已被广泛适用到案件审理中。实际上,在《民法总则》实施前,我国民事审判实践......
不论从历史、比较法、法理还是体系视角出发,《民法总则》将习惯纳入民法渊源都是此次民法典编纂的一个创举。但在实践中存在认定......
法律渊源理论有立法和司法两大立场的区分,民法的渊源应当定位于司法立场,这由民法的属性决定。民法是市民法,市民生活是民事裁判......
【正】 中国古代有没有民法?此乃学界一桩悬案。台湾学者潘维和在《中国民事法史》中把中外学者的种种意见概括为“肯定说”、“否......
<正>中国民法典如何保持并妥当地实现开放性?换言之,中国民法典应当对哪些法典外渊源开放,以及如何恰当地实现这些渊源的补充功能?......
《民法总则》将习惯作为民法正式渊源,是民法渊源体系实用性和开放性的体现,符合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国情。在法律渊源多元......
民法总则第十条: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该条不仅肯定了习惯作为民法渊......
法院对宅基地政策的执行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法律问题。对这一问题,理论界通常围绕着宅基地政策能否作为民法渊源展开讨论。但在......
行政法上将抽象行政行为分为行政立法和行政机关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其中其他规范性文件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行政规定和行政解......
民法的渊源是民法学上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问题,也是法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目前正在进行司法改革和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如何借......
一、问题之提出澳门,虽乃弹丸之地,然其历史进程之波澜壮阔,法制发展之盘根错节,当属全球史中浓墨重彩之笔。1553年,葡萄牙人借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0条在法律渊源层面规定了民事习惯的法律地位。民事习惯不仅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定分止争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