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竹筠相关论文
在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江姐村,一栋别具特色的川南民居依山傍水,各地干部群众纷纷前来追思缅怀,这里便是江姐故居。 江竹筠,小说《红......
举凡天下为父母者,无不教子崇善向好、诚实守信、温良恭俭、公道正派、遵纪守法,等等。愿意子女身心健康,学好本领,做一个对祖国对人民......
“如果今天我‘借’了公家的钱,明天也许我就可能有了独吞的念头。组织的东西、党的财产,比生命还重要,我们是共产党员,决不能向它......
《知音》1990年第11期报道:革命烈士彭咏梧(原名彭庆邦)、江姐(江竹筠)夫妇曾多次提到的一个人物——幺姐叫谭正伦,是彭咏梧烈士......
"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狱中的江竹筠在毛边纸上写下最后一封信,表达她对革命即......
一、生死相随 1947年11月中旬,临委委员兼下川东地工委副书记彭咏梧到下川东领导武装斗争,他的爱人江竹筠协助他开展工作。不......
上个世纪60年代,一部小说《红岩》红遍中国,其主人公江姐及其原型江竹筠更是家喻户晓。40多年过去了,江姐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依旧......
为反击网上诋毁英雄形象、质疑英雄事迹的言论,《解放军报》从6月15日起,推出《认识英雄·关爱英雄·尊崇英雄》专栏,以真实、权威......
《红岩》作者撰写报告1949年12月25日,从白公馆“11·27大屠杀”侥幸脱险的重庆地下党员罗广斌心潮起伏,夜不能寐,他奋笔疾书,一周......
重庆市西北有座山,它翠霭浓浓,遇风雨则万籁齐鸣,丛林清响,古人会意,称之为歌乐山? 2006年年末,“《红岩》档案解密展”在歌乐山脚下......
江姐,真名江竹筠,又名江竹君,曾用名江志伟。1920年8月20日出生在四川省自流井(后改名为自贡市)的大山铺朱家沟。 江竹筠的外公名......
方志敏、江竹筠、杨靖宇、董存瑞、冼星海、刘胡兰……钱学森、焦裕禄、邓稼先、时传祥、欧阳海、丛飞……在隆重迎接中国共产党成......
我校是革命英雄江竹筠幼年学习的母校。战火的硝烟已逐渐褪散,当今的孩子对英雄的事迹知之甚少。为了帮助身心还未健全的青少年树立......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如今40岁以上的人,只要听到这首《红梅赞》,就会想起电影《烈火中......
江竹筠,人称江姐,著名革命烈士,1920年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一个农民家庭。11岁时才进入重庆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小......
<正> 革命英雄主义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一种表现,是代表先进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勇于向社会上的反动、守旧势力和自然界进行坚强......
人们熟悉的江姐(江竹筠)也曾有假扮夫妻“潜伏”的经历。1943年,当时江姐是一名在川大读书的学生。被指派与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彭咏梧同......
2011年初夏,我们驱车一千多公里前往山东省烟台市采访彭咏梧、江竹筠在奉大巫起义中的战友--贺德明.92岁高龄的贺老热情接待我们几......
《尘封的记忆》一书中收有胡锡培致茅盾的一封信穴1976年6月29日雪,其中披露了鲜为人知的逸事:本月初江竹筠烈士穴《红岩》中的江......
苦难经历练就'学霸'江竹筠人生最初的打开方式,是寒门子弟外加'学霸'。江竹筠原名江竹君,1920年8月20日出生在四......
丁少颖先生历时多年,不辞劳苦,访问了红岩英烈江竹筠、彭咏梧当年生活战斗的故地,采访了二人生前的十几位亲友、战友、同志、同事,......
期刊
一部《红岩》小说,震撼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红岩》书中江竹筠的形象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对江竹筠的爱人彭咏梧和他领......
【正】由黑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省委党校教授王诚宏编写的《为了红色中国———中国共产党英烈传略》一书,已于2009年11月......
<正>一江竹筠,1920年生于四川自贡一个农民家庭,8岁随母亲逃荒到重庆,10岁到织袜厂当童工补贴家用,11岁进入重庆一所教会学校读书......
<正>当年,因为中共高层领导的叛变,致使重庆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许多优秀的革命工作者不幸被捕,被关押在国民党歌乐山监狱。被......
<正> 江竹筠(1920—1949),原名江竹君。四川省自贡市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叛徒出卖被捕,囚于重庆渣滓洞。在狱中,坚贞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