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萎缩相关论文
2002年7月黄河进行了首次调水调沙试验,该次调水调沙的“人造洪水”在向下游演进过程中,出现了“小流量、高水位、大漫滩、水流演......
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渭河下游的淤积现状及河床演变趋势,并从河道累积淤积量对洪水位的影响及河道淤积断面间的冲於变化情况......
1986年以来,受气候变化、工农业用水增加及大型水库调节的影响,黄河下游出现枯水少沙、大洪水几率减小、 高含沙洪水频繁发生、年内水沙......
80年代中期以来 ,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流量大幅度减小 ,河道发生萎缩 ,并且频繁断流 ,使游荡河道的一些河段发育了畸形河湾。游荡段......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理论探讨的方法,研究了黄河口河道的萎缩过程及其对防洪安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后,黄河口河道的冲淤过程......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渭河下游河势演变对防洪的影响及其治理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渭河下游近期洪水特性......
黄河下游河道萎缩与来水来沙条件具有复杂的响应关系.根据黄河下游汛期实测水沙过程及断面形态资料,采用河槽过水面积、来沙系数、......
依据河床演变学原理,根据定位观测资料分析,结合河工动床模型试验,探讨了黄河下游河道萎缩过程中的输沙能力调整关系.研究表明:黄河......
通过分析黄河下游1986年以来实测资料,探讨了黄河下游1986~1999年水文系列的特点和河道萎缩的特点,指出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河道......
近十多年来,由于潼关高程居高不下和渭河下游来水来沙减少,渭河下游河道发生了明显的萎缩,出现了"小流量,高水位,大灾害"的局面.主......
河道的形态是在一定边界条件下来水来沙过程长期塑造的结果,通过定性分析探讨了河道滩槽结构形成的机理,证明了天然河流中滩槽稳定......
由于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影响下的水沙变化,黄河下游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发生了明显的河床萎缩.河宽束窄,宽深......
依据河工模型试验和原型定位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黄河下游河道萎缩的基本模式及河道萎缩与水沙过程的跟随性.结果表明,河道萎缩模......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黄河下游河道发生了新的河床演变现象-河道萎缩,其特点是河床持续淤积,过水断面和过流能力持续减小.本......
不同时段河道的侧向侵蚀/加积面积变化的定量研究可以揭示河道的变化特征。以黄河临河段213 km长的河段为研究对象,利用1977年以来......
20世纪80~90年代,黄河下游经历了一场历史上少有的河床演变过程,河道萎缩,河床严重淤积,过水断面减少,河道泄洪排沙能力降低,威胁黄......
<正> 中国长江上游,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具有良好的航运条件。但是,长期以来,长江上游河流河床淤升,径流缩小,险滩复出,航道呈现日益......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河道萎缩过程中黄河下游洪水水位的变化特征与变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后,......
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引入河道萎缩的量化指标,通过建立渭河下游泥沙累积淤积量、河道萎缩量化指标与潼关高程和渭河来水来沙条件的......
河流的环境生态功能包括五个方面 ,其中最重要的是泄洪排沙的输运功能。本文以黄河的多年实测水文资料及统计分析结果为依据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