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荡性河道相关论文
游荡型河道河势演变不仅包含渐变过程,也包含突变过程。河势突变是指游荡型河道局部或整体河势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幅度的调整。河势突......
黄河下游铁谢~高村河道为游荡性河段,黄河下游河道宽浅,河势多变,主流摆动频繁,在洪水期间堤防险情每每发生。险情发生的原因虽然很多,但......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以“防洪(包括防凌)、减淤为主,兼顾灌溉、供水、发电”为开发目标的综合兴利工程,在黄河的治理开发中具有十分重要......
本论文通过对所收集国内外河流治理方面的资料,并汲取野外查勘、模型试验以及治河专家和老河工的经验得基础上,系统地研究分析了国内......
1.滦河下游河道性状滦河自京山铁路桥出山后,进入下游平原地带,成为昌黎县与滦县、滦南县、乐亭县的界河。昌黎县位于左岸,此段流......
由于水沙条件和河道演变问题的复杂性以及不同河段河床演变规律的特殊性,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相当困难,本文基于下游河段游荡性河段河......
根据张村河段游荡性河段河势查勘资料分析,运用河工实体动床模型试验,探讨了游荡性河道河势稳定原理,研究河势相对稳定原理的河道整治......
2005年8月8日,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在郑州组织召开了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进一步整治新方法研究”技术成果鉴......
为全面认识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双岸整治的效果和可能带来的影响,对双岸整治的实施背景和预期效果进行总结,详细分析了双岸整治面临......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其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80.6亿m3,多年平均输沙量为3.86亿t.渭河下游(咸阳铁路桥至入黄口)全长208km,其中咸阳......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的洪水灾害是在下游水量明显减少、洪峰流量也不断减小的情况下发生的.即使是水量比较小......
为预测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大规模整治后对河床演变的作用,基于河流动力学理论,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以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典型......
通过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典型河段河势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河势的调整关系。研究表明,尽管游荡性河道河势多变不定,但主流线在河宽方向......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宽浅,边滩变动快,主流摆动频繁,“横河、斜河”经常发生,是“背着石头撵河”这种防兴被动局面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
认为影响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水位涨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河宽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利用黄河下游花园口、夹河滩等水文站历次实测大洪......
【正】 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全长1507公里,汉江丹江口以上为上游,属山区,河道长890公里;丹江口至钟祥为中游,属丘陵区,河道长240......
本文着重分析研究在汉江襄樊至利河口河段航运开发工程中,丹江口水库调节控制后,红山头至薛家脑63km游荡性河段河床与浅滩的演变规......
通过研究黄河下游及渭河、北洛河等主要支流实测高含沙洪水的输沙特性与冲淤特性,发现:河道比降沿程虽然变缓,但是河宽会相应变窄,流速......
沁河下游是典型的游荡性河道,横河、斜河等畸形河势时有发生,危及堤防安全.通过分析沁河下游河道历史河势、现状河势、大洪水河势......
利用实测资料分析、理论判别和分形维数计算等方法,以黄河下游铁谢~伊洛河口、花园口~黑岗口和夹河滩~高村三个典型游荡性河段为研究对......
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黄河下游水沙条件的变化,使游荡性河道整治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下一步治理应注意积极修建新布点工程,完成......
河床演变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年轻学科,在很多问题上都存在不同的看法,河型的分类及成因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对国外流行的观点作出......
研究了修建水库及河道整治对黄河下游白鹤镇至高村游荡性河道河势演变的影响,探讨了游荡性河道向弯曲性河道转化的可能性。认为经......
依据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势查勘资料分析,结合河工实体动床模型试验,探讨了游荡性河道河势稳定原理,研究了基于河势相对稳定原理......
通过对多年河势资料的统计整理,分析了主流线的调整规律。研究表明,主流线弯曲系数与汛期水量和洪水径流量成反比,与汛期平均含沙......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作三十年来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控导护滩工程从无到有,共兴修180处,坝、垛、护岸3000余座,连同险工共有坝、......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总结分析了黄河下游1986年以来水沙 变化的主要特点,进而着重对水沙变化后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河势调整的新特点......
"揭河底"现象是黄河上独有的一种泥沙运动现象,主要发生在黄河小北干流的龙门及支流渭河河段,根据实测资料及河流动力学原理,对"揭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