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祖荫相关论文
摘 要:故宫博物院藏有光绪三年(1877)吴大澂致潘祖荫七十通未刊信札。这些信札,对了解光绪初年京城官员的金石收藏与鉴赏活动,对补充丰......
潘祖荫是清代晚期重臣,身历道、咸、同、光四朝,官至军机大臣,叠掌文衡,堪称士林领袖。目前,对他的研究尚不丰富,主要集中在对他的古籍收......
清光绪十六年(1850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任村出土了大克鼎等一批重要青铜文物.时任工部尚书的潘祖荫闻讯后以重金购下大克鼎.潘祖......
吴县潘氏家族是苏州地区最负盛名的文化世族之一。这个家族在文化上积累甚厚。他们注重文化教育,注重书画等艺术才能的培养,同样,......
本文介绍了上海图书馆藏叶昌炽的两种修改稿本《滂喜斋藏书记》的版本情况,对比了两者以及它们与刻本的异同,从而梳理出稿本甲经修......
咸丰十年(1860年),发生了左宗棠与湖南永州镇总兵樊燮的互控一案。此案扰攘多时,波及清廷上下、三江两湖的众多官宦权贵,就连咸丰......
【正】 《社会科学战线》一九八三年第四期载王健群同志《好太王碑的发现和捶拓》一文,读后受益良多。我国自一九三七年罗福颐编《......
潘祖荫将"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的奏折呈到皇上那里,皇上问肃顺是这回事吗?肃顺开口了":人才难得,自当爱惜。"在地......
潘祖荫(1830—1890),晚清著名治世之臣、儒家公羊派学者。咸丰二年(1852)至光绪十六年(1890)期间在京为官,曾担任过都察院左都御史......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正>"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杜荀鹤的一首《送人游吴》,道出了苏州的风情。秀丽典雅、人杰地灵的苏......
<正> 195 1年潘达于先生将大盂鼎和大克鼎这两件鸿宝重器捐赠给了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自1952年上海博物馆开馆以后,这两件大鼎就......
<正>"一个事物是新的,然后变旧过时,然后被废弃,只有到后来重生之际才有了所谓的历史价值。"——凯文·林奇。2013年,位于苏州平江......
<正>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三朝元老潘世恩(1769~1854年)八十寿辰,子孙辈在京邸张灯结彩,为之称觞。道光皇帝顾念......
<正>清末同光以来,吴门一地以过云楼顾氏、愙斋吴氏、攀古楼潘氏为代表的收藏家,堪称传统文人士大夫风雅趣味的最后典范。1三大家......
<正>苏州望族潘氏,世代门第显赫,状元、探花、翰林不胜枚举,享有"天下无第二家"之誉,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潘世恩和潘祖荫。作为苏州藏......
吴中潘氏祖籍安徽,清初以业鹾迁徙至苏。经过数百年由儒贾立身到专力举业的进身之阶取换,在乾隆时期崛起为吴中著名的科第艺文之家......
明清时期,在"家国同构"的伦理政治型社会范式下,江南望族士大夫均有"忠君"之志而皆能尽忠报国,但当他们面对凶险的宦海风波或者政......
<正>王懿荣(一八四五—一九○○),字正孺,号廉生、莲生,晚年自号『养潜居士』,谥『文敏』,山东福山人,金石学家、书法家。《清史稿......
<正>李慈铭(1830—1894),字旡伯,号莼客、越缦,浙江会稽人,晚清著名学者、诗人、藏书家。所著《越缦堂日记》是其积40年之力、铢积......
<正> 清代著名学者黄丕烈撰、潘祖荫辑《士礼居藏书题跋记》,是一部重要的版本目录学著作,向为学界所重。如傅增湘先生曾指出:“其......
期刊
<正> 被誉为“辽东第一古碑”和“石文中第一篇大文字”的好太王碑,近年来在国际国内学术界引起了深入的探讨,尤其对于它的发现时......
<正>清代初期,在顾炎武、阎若璩、朱彝尊等学者带动下出现了金石学的复兴和访碑浪潮。"金石之学肇于汉,盛于宋,而中衰于元、明。入......
<正>目次一盂鼎旧拓五种二早期拓本的流传与"二白"本三关于全形拓四馀论一盂鼎旧拓五种上海博物馆藏盂鼎旧拓五种,即编号8594,签署......
<正>清代金石文化的兴起是思想文化随时代变迁的产物。清代金石学者从艺术角度对金石文字的研究导致碑学兴起,引起了书坛风尚的巨......
<正>苏州作为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其历史街区内建筑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岁月的变迁,历史建筑存在着不同......
<正>苏州这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以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这其中,又以古建筑遗产最为丰富。遍布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