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荒救济相关论文
新中国初期,百废待兴却遭遇严重灾荒。在有限执政资源条件下,实施灾荒救济要面临综合性执政考验,灾民要吃饭,国家财政又主要依赖粮食,中......
民国十八年陕西年馑是一场持续时间长、危害大、影响深远的灾荒事件,这场灾荒主要是由旱、水、雹、疫等多种灾害综合作用的结果。......
明代前期的安民政策是我国古代安民政策的重要内容,安民政策不是明代独创的,在明以前的历代统治者都对其统治范围内实行安民政策,明朝......
民国初年,中央政府正式将内务部确立为中央级专门救灾赈济机关。随后,在地方亦设立相应的机构,以实现上下贯通。总体而言,民国初年的救......
黄涵之是民国时期享有盛名的慈善家。他毕业于南洋公学师范学院,后去日本留学,考察政教工艺。回沪后创办上海南华书局、上海法政学......
浙江壬戌水灾筹赈会是浙江省政府和社会人士共同组织的赈济浙江壬戌水灾的组织。以往学界侧重于把其作为浙省政府的赈灾措施之一,对......
在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的大背景下,内蒙古地区的自然灾害频发且种类繁多。本文主要依据1912-1937年的《大公报》中有关内蒙古地区......
两宋时期,灾难频发,富民阶层成为宋朝政府救灾的主要助力。富民阶层帮助政府救济灾民,大多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在乡邻间提升社会地位、获......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出现了严重的灾荒.灾荒引起了边区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他们采取制定救灾方针、发赈济粮款、安置移难民、......
民政行政事实行为是各级政府对灾荒施救的重要行为。民政行政事实行为有着丰富的基本内涵和正当性的理论基础,以汶川地震为例,我国......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陕西发生历史上罕见的灾荒。灾害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支援灾区。著名慈善家朱庆澜不遗余力,迅速组织救......
抗战时期,福建政府采取较积极态度组织领导灾荒救济。但后来财力物力困窘,灾荒救济能力极大削弱。本文就抗战时期福建政府的灾荒救......
建平县(今安徽省郎溪县)自宋建立以来至明清隶属于广德州,境内多山川、水流、圩田,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到了......
在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遭遇了严重的灾荒。华北抗日根据地政府采取了发放粮款、积谷屯粮、组织自救、安置灾民、兴修水利、倡导......
由于地理气候条件等因素,四川处于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加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川省兵祸不断、政治......
北洋政府时期,华北地区灾荒频仍,战乱不断,人民生活困苦。随着政府控制力的减弱,国家赈济职能衰退,民间慈善组织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开始替......
有清一代,山东地区水旱灾害频发,导致粮价短期剧烈波动,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扰动了社会秩序。除了国家常规赈济之外,地方绅......
1928-1933年,中国西北地区发生了百年罕见的大旱灾,陕北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死亡与流迁,有的灾民不堪饥荒和苛政沦为匪寇,买卖妇女......
借贷关系是灾荒救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宋代,以富民为主体的民间借贷取代官方借贷,成为灾荒救济的主导性和关键性力量。虽然在灾荒的......
嘉庆之前,养廉银用之于灾荒救济并不为中央政府所提倡,但嘉庆十八年(1813年)的河南灾荒却改变了这种局面。捐献养廉银救济灾荒成为清......
魏晋南北朝时期 ,面临自然灾害频繁和灾情空前严重的严峻形势 ,统治者在统治思想上承袭了两汉儒学“以经治国”的政府管理思想余绪......
<正>1930年发生在辽宁西部的大水灾,是东北地区灾荒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灾害事件。面对这场自然灾害,东北地方政府及各界群众均采取......
社会保障是一种制度安排,它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体系。随着人们面临的生存和发展风险不断变化,它的......
我国是一个灾荒频发的国家,灾荒救济历来为官府所重视。本文主要对民国年间(1931——1935年)江西地区发生的灾荒进行考察,着重探讨......
1920年,华北地区发生罕见旱灾,造成大量人口流离失所,甚至饿殍遍地的悲惨局面。为配合政府应对旱灾,天津华洋义赈会迅速成立并积极......
宋代灾荒颇多,社会中富民这一阶层在灾荒时期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富民参加灾荒救济活动分自愿参与和政府强制参与两种形式,但不论是何......
1935年湖南洞庭湖地区发生特大水灾,其受灾区域之广、待赈人口之众、淹毙人口数之多、房屋谷物财产损失之巨比1931年水灾损失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