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形石相关论文
<正>大隆组地层,广泛地分布于贵州省的中南部和广西北部。其地层时代,是由菊石Pseudotirolites(姚兆奇等,1980;董卫平等,1997)的产出层......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生物大灭绝事件是显生宙五次大规模灭绝事件中最为严重的一次,造成了90%以上海洋物种的灭绝,导致海洋生态系统......
牙形动物自寒武纪苗岭统开始,经历了三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是二叠—三叠纪之交(P-Tr)地史上最大生物灭绝事件的亲历者,最后消失灭绝于......
华北奥陶系牙形石丰富,其中上奥陶统动物群特征表现为浅水-暖水型牙形石动物群。本文对华北西北缘内蒙古大佘太地区上奥陶统白彦花......
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发生了地球生物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大约有75%的陆生生物和95%海洋生物种类灭绝。因此作为当今国......
西藏早古生代地层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和羌塘—唐古拉—昌都三个地层区内。由于前奥陶系主要为片岩、大理岩等......
2002年,国际石炭纪地层委员会通过了新的杜内阶—维宪阶界线(或称维宪阶底界)定义,即“在有孔虫 Eoparastaffella ovalis 组—E.si......
一、前言华北型石炭系与二叠系在河南省分布广泛,伏牛山、大别山北侧与三门峡以东地区多有分布。露头主要分布在京广铁路以西,而以......
有关中国奥陶纪古生物地理问题,无论过去还是近年来,都曾有过一些论述(卢衍豪等,1976;陈均远,1980;穆恩之,1980,1983;王鸿祯,1985;......
在浙江长兴煤山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研究中,人们通常将该区侧向出露宽约1km的界线地层分解成7个相互平行、独立的小剖面进行各种地质研......
山东省鲁西地区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发育,但由于晚寒武世—早奥陶世地层发生了强烈的白云岩化作用,大化石很难保存,对地层的划分和......
地质历史时期共发生了五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二叠纪—三叠纪之交(P-T之交)生物大灭绝是其中最大的一次。通过对此次灭绝事件原......
学位
西秦岭北缘地区横跨华北地层和华南地层两个地层单元,区域构造较为复杂。本次研究的岷县地区位于西秦岭北缘,该区地层的研究程度较......
本文主要对河南省淅川石燕河剖面和内乡寺岗剖面上奥陶统石燕河组开展了系统观测,对该组的沉积相及微相、床板珊瑚形珊瑚-牙形石生......
为了建立早-中三叠世双壳类的残存-复苏模式及深入探讨双壳类迟缓复苏的原因,对全球范围内该时期双壳类属的时限分布进行了统计.总......
从广西西南部东攀、柳桥和蒎蓖三条剖面中,发现了保存精美、种类丰富的放射虫动物群.其中属于阿尔拜虫属(Albaillella)和新阿尔拜......
华北中、晚石炭世含煤地层中含有丰富的牙形石,但各地产出情形不一。所发现的华北中、晚石炭世牙形石计有14属51种。中石炭世本溪......
显生宙最大的一次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晚二叠纪末期,全球统计结果显示,生物种级水平灭绝率达92%,属级水平达68%,而我国南方二叠纪-......
罗平生物群是我国著名的三叠纪海相生物群,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Pelsonian亚期,主要分布在云南罗平县城周围大洼子、九光村等地.在......
牙形石形体微小,演化迅速,广泛分布于多种类型的海相沉积岩内,是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的重要标志化石,在古生代—三叠纪的年代地层学......
对全球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西纽芬兰绿岬(Green Point)剖面和我国吉林白山(原浑江)大阳岔小洋桥原全球寒......
王参1井位于辽河坳陷东部凸起北部,钻遇古生界地层。本文根据微体化石的分析结果建立、识别出石炭系—白垩系的微体化石组合。本溪......
针对全球中/下奥陶统界线划分和层型剖面和点位(即“金钉子”)的选择问题,自2001年以来,在以往30多年工作基础上,通过对宜昌黄花场......
广西东北部泥盆系发育良好,化石丰富,对研究中国华南地区泥盆纪生物地层具有重要意义.对广西全州地区东山剖面上泥盆统佘田桥组、......
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在 Sr同位素研究应用方面的新成果 ,着重讨论了如何应用海相沉积岩 (物 ) 87Sr/ 86Sr比值来研究海平面变化和全......
吴家坪阶-长兴阶界线位于这两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之间,科学界对该界线附近是否发生重大地质事件仍然知之甚少,有关该时期的环境变化......
期刊
我国西南地区海相中-上三叠统沉积记录良好,但晚三叠世卡尼期牙形石生物地层划分和对比研究较为薄弱.通过对云南省罗平县和贵州省......
全球海相拉丁阶-卡尼阶界线(Ladinian-Carnian Boundary,LCB)层型已经确定意大利的Prati Di Stuores/Stuores Wiesen剖面,菊石Daxa......
通过对河南省华北型石炭纪一二叠纪生物地层单位的清理与研究,根据(竹蜒)和牙形石在主干剖面上的纵、横向分布规律,依据地层指南,......
本文研究了塔里木盆地中下奥陶统 3 个牙形石新种:Cornuodus ani sp. nov., Erraticodon tarimensis sp.nov.和Trigonodus barnesi......
作者描述了产自塔里木盆地的HistiodellaHass的四个种,并探讨了它们与中国北方和北美中大陆暖水型牙形石及中国南方和北大西洋冷水......
针对全球中/下奥陶统界线划分和层型剖面和点位(即"金钉子")的选择问题,自2001年以来,在以往30多年工作基础上,通过对宜昌黄花场和......
在冈底斯地层分区西缘的狮泉河一带采获早三叠世牙形石,共获5个牙形石属(形式属):Pachycladina,Neohindeodella,Cornudina,Hadrodo......
通过对晒瓦晚二叠世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的初步研究,认为晒瓦晚二叠世地层属于深水相沉积,可划分成4段;并根据双壳类、腕足类延限和......
依据英吉沙县卡拉巴西塔克山新发现的牙形石化石,结合所发现的腕足、珊瑚等化石,认为库山河组的时代为晚泥盆世法门阶中晚期.其生......
在青藏高原北部卡巴纽尔多湖—错坎巴昂日东湖一带上三叠统巴颜喀拉山群中首次发现牙形石Epigondolella sp.Metapolygnathus cornm......
在滇西镇康地块东缘龙塘寨地区新发现的张家田组为一套斜坡-盆地相碎屑岩-放射虫硅质岩-灰岩-玄武岩建造,可见浊流远端低密度流序......
阐述二叠纪6个时期牙形石的分布及其古地理分区的划分和演变,探讨牙形石古地理分区的主控因素及其与古气候演变的关系。应用上述古......
二十世纪中叶以后,中、美寒武纪地层研究都有重大进展.三叶虫是寒武纪的重要化石,中、晚寒武世牙形石有显著的生物地层意义.二十世......
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 (LA- ICPMS)对扬子克拉通宜昌三峡地区早奥陶世不同时期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的牙形石个体进行了原......
鄂西二叠纪茅口组顶部古岩溶不整合面粘土层中产丰富的牙形石,计有3属3种2未定种,标本色泽和被磨损特征等显示它们均为再沉积产物。......
应用化学-生物地层学方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首次识别出了泥盆系Frasnian-Famennian界线.在巴楚小海子剖面,以出现牙形石Icriodus d......
简要介绍了杜内阶-维宪阶界线定义的历史和现状,包括舍费尔德会议原始定义,牙形石Guathodus texa-nus带底界定义,有孔虫Eoparast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