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切花相关论文
开发传统名花牡丹用于切花生产具有现实意义。迄今为止国内外对牡丹衰老机理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以21个牡丹品种为试材,从自然开......
在乙烯合成途径中,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成酶(ACC synthase即ACS)是催化乙烯前体1-氨基环丙烷1-梭酸(ACC)形成的酶,也是整个乙烯合......
以不同浓度(0、0.25、0.50、0.75 mmol/L)的氨基氧乙酸(AOA)对待放牡丹"赵粉"进行处理,测定花期叶片、花瓣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在......
以经过储藏12d、24d、36d的牡丹品种“洛阳红”为试材,通过测定切花瓶插期间的瓶插寿命、花径变化、鲜重变化率、水分平衡值和乙烯......
以牡丹品种百园红霞为试材,研究了采前1-MCP(1-甲基环丙烯)处理对牡丹切花开花衰老进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前1-MCP喷洒和熏蒸处......
近年来,随着中国古典插花的兴起,牡丹切花保鲜技术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主要从牡丹切花的品种选择、适宜采收期、贮藏和化学保鲜技......
乙烯在牡丹切花采后开花及衰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作用机理还没有明确,造成保鲜技术的开发缺少关键的理论基础而制约了牡丹......
开发传统名花牡丹用于切花生产具有现实意义。迄今为止国内外对牡丹衰老机理的研究尤其是牡丹切花采后乙烯代谢特征及其对外源乙烯......
用气相色谱(GC)和高压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常温(18± 2℃)和低温冷藏(4± 2℃)条件下牡丹切花衰老过程中内源激素(乙烯、I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