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赋相关论文
要:纵观文学史的发展历程,文学与制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在以宫廷为主体的赋学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辞赋在王权话语中出现,经由作家......
读《阿房宫赋》后,手不释卷,惊叹其妙。其为文者,杜牧也。含英咀华,钻之弥坚。有感于斯文,亦有感于其人。乃落笔成文,以抒心中之情,叹此千......
科举制度的兴起,对于许多贫穷无助、学而向上的民间子弟来说,实在是一种福祉。这一年,考试又开始了,全国考生从四面八方聚拢了来,......
维扬梁氏堂号云露堂,来自“青云得露,皓首研经”或“青云得露,皓首登科”一语。据宋·陈正敏《遁斋闲览》记载:梁颢,宋雍熙二年试,进士第......
汉代有“献赋”的现象,其源头是先秦的“献诗”。汉人“献赋”的原因,一是“讽颂”政治,二是有功名利禄的诱惑。汉代有人因献赋而得官......
天祚有宋四百余载,献赋活动盛衰不息。北宋献赋既承汉唐传统,又因时代环境的变化而表现出新的特征。祥瑞的出现与封禅活动的举行,......
作为一代文学之主体,"体国经野,义尚光大"的苑猎京都大赋无疑最能够代表和反映汉代雄壮堂皇的时代风气与精神面貌,其主要写作内容则......
作为汉魏六朝文学原生态的重要构成,汉魏六朝的献赋活动是认识这一时期政治和文学之关系的重要角度。两汉的献赋活动不但促成了汉......
扬马作为蜀中文学和文化传统的杰出代表,对后来的蜀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结合李白还山前后的理想追求,我们发现,扬雄对李白的......
唐代试赋衍于汉之献赋。两汉以献赋为主,期间枚皋和李尤奉诏作赋初具考试特征,之后类此者多见于正史记载。奉诏限题作赋经历了从一......
在赋论史上,有两则文献颇有意味,一是《汉书·司马相如传》所言"曲终奏雅",一是《唐摭言》卷八所载李程省试《日五色赋》中状元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