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间作相关论文
在玉米大豆间作中,寻找合理的田间配置方式,对提高大豆产量,进一步发挥间作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在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下,研......
间作玉米对红壤团聚体的形成和磷素的有效性提高有重要作用。基于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磷水平(P0:0 kg/hm~2,P60:60 kg/hm~2,......
磷素限制着作物生长, 红壤固磷能力强, 但合理间作可促进磷吸收, 减少磷固定, 研究不同施磷水平下玉米大豆间作对西南旱地红壤磷转化的......
期刊
我国红壤旱地普遍存在肥力低下、资源利用率低、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等问题,致使生产潜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和挖掘。农田间作具有充......
1技术概述rn1.1技术基本情况rn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但现有的生产水平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进口依......
为明确种植密度对不同类型玉米生长,以及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中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间作菜用大豆产生的影响,实现玉米/大豆间作体系的......
[目的]明确不同根系分隔方式对间作玉米大豆根际红壤Hedley磷组分与作物磷吸收的影响,为理解间作模式下红壤磷高效利用机制提供理......
【目的】研究施磷对玉米大豆间作系统氮素吸收、分配和间作优势的影响,为优化玉米与大豆间作系统氮、磷养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大豆/玉米间作作为一种常见的间作种植模式,通过合理配置作物群体空间分布,提高了光能利用率,使大豆/玉米间作能够提高养分利用效......
玉米/大豆间作具有产量优势已被大量试验证明,但是不同氮素供应水平对玉米/大豆间作体系生长速率和养分吸收速率生态位分离的调控......
玉米大豆间作中合理的施肥方法不仅可以减少种植成本,还可以使大豆玉米的产量得到提高,把间作的土地当量比优势发挥到极致,通过裂......
间作作为一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种植模式,被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增加作物生产力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优势。目前关于间作体......
近年来,我国玉米产量过盛,整体价格下降,吉林省又是玉米种植大省,因此想提高经济效益,需要对其进行结构转型。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
一般玉米大豆间作产量,玉米每亩500千克,大豆每亩80千克。玉米、大豆同以条状播种,每条宽1.6m,种玉米2行,6行大豆,大豆行距20cm,玉米40cm,......
间作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作物产量的重要农作措施,其中玉米与大豆间作具有高产、高效、提高土壤质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可持续等......
本文结合我国玉米和大豆的种植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夏季玉米大豆间作技术要点,并进行了具体实验研究玉米大豆间作产出效益,希望为......
[目的]探明根系互作对玉米大豆氮、磷吸收利用的影响,为作物高产优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水培试验,来实现根系互作效应,共设3个处......
农业集约化生产长期大面积单一化种植,显著提升了粮食产量,但是其本身既不能自我调节,也不能自我维持,打破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演......
不同的田间配置,对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影响有不同的效果。本研究通过改变玉米行距、玉米与大豆行距,设置玉米与大豆间作系统中不同的......
【目的】间作作物的养分吸收与根系相互作用有着密切关系。研究玉米大豆间作后根系互作对磷含量、磷积累动态的影响,旨在为以玉米......
利用不同玉米品种(郑单958和豫玉22)和大豆品种(中黄24和中黄13)在单作和两种(2∶2和2∶4)间作方式下,研究品种、间作方式对间作系统产量......
通过玉米与大豆间作不同带型和密度试验的结果表明,玉米大豆2:1带型、玉米5.25万株/hm ̄2、大豆19.5万株/hm ̄2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玉米大豆产量与各自的群体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