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配置相关论文
在玉米大豆间作中,寻找合理的田间配置方式,对提高大豆产量,进一步发挥间作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在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下,研......
【目的】为明确“减穴稳苗”田间配置对西南稻区杂交籼稻冠层结构和光能分布特征的影响,从而为“减穴稳苗”田间配置在西南稻区的推......
间套作是我国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和掌握的一套耕作措施,具有合理利用光温水及土地资源,实现高产高效的特点。湖北恩施地区有......
学位
合理的田间配置有利于减小个体竞争,提升群体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本研究设置了玉米-大豆带状套作3种田间配置(处理1:带宽2 m、行比2......
学位
玉米是优良的饲料、重要的工业原料和优质的粮食作物,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进行玉米大豆间作种植,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玉米大豆的需......
为探索南疆果棉间作模式下棉花适宜的田间配置,于2011年4月至10月在新疆喀什市进行了间作棉花不同田间配置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处......
【目的】探寻糯红高粱-大豆间作体系中鲜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形成规律,对间作间作体系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方法】利用单因素随机......
在杏棉间作系统内,研究不同田间配置条件下,棉花群体冠层光辐射特征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单株叶面积随着株距增大而增大,......
在桑树/马铃薯套种群体系统内,研究不同田间配置条件下,桑园环境因子变化、桑叶气体交换参数特征、桑树冠层对光强度吸收效果及对桑叶......
有压滴灌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多年,仅农八师就达到6.7万公顷以上.多年来仅凭经验和感觉在操作使用,理论研究滞后于生产实践,且多......
以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辽嗑杂6号”为试材,在22000株/hm2密度下,设计4种不同田间株行距配置模式,研究以西瓜为前茬,套种食用型向......
为探明农果间作水分高效利用机理,提出适合南疆地区最优的农果间作模式,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对枣棉间作系统进行研究,以种植模式(枣棉......
近年来,我国大豆生产出现了不少的栽培模式,都有效地提高了大豆的产量,但不论哪一种模式,从播种期到种植密度,从植株田间配置再到......
马铃薯、玉米套作是西南山区主要的种植模式,但是各地的厢宽和行比很不规范,导致玉米和马铃薯竞争关系明显,限制了产量的进一步提......
在杏棉间作条件下,研究了棉花不同田间配置对复合系统生态因子及棉花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棉花冠层温度日均值变幅......
为实现杏棉间作复合农业生态条件下棉花高产栽培,在杏树株行距配置为3m×6.5m、树高5.45m条件下,研究了棉花3种不同田间配置对棉花......
为了探究带宽和大豆密度配置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以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3个带宽水平(BW1:2.0 ......
烤烟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目前已成为凉山州农户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然而,近年来烤烟生产中因长期净作和品种单一等因素产......
2016年选用2种株型水稻品种,采用生产上普遍应用的基本苗42×104/hm2;2017年选用宜香优2115,设置2个基本苗42×104/hm2和63×104/h......
间套作通过不同的田间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物质产出,不同的田间配置方式使套作群体形成不同的光环境,进而影响作物的形态建成及群......
随着种植密度加大,玉米群体内的通风透光等条件相对变差,光能利用率降低。所以,采用合理的田间配置,改善玉米冠层结构,优化群体内......
本试验在“麦/玉/豆”种植模式下,研究了不同密度(A1:4.5万株·hm-2、A2:9万株·hm-2、A3:13.5万株·hm-2、A4:18万株·hm-2、A5:2......
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玉米群体内通风透光等条件变差,光能利用率下降。所以,如何改良玉米冠层结构,优化群体内通风透光条件就成为如今......
试验于2015年在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技示范园进行。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选用两个株型有一定差异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果枝短、株型......
不同的田间配置,对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影响有不同的效果。本研究通过改变玉米行距、玉米与大豆行距,设置玉米与大豆间作系统中不同的......
【目的】为明确不同田间配置对套作大豆主要害虫的影响。【方法】对大豆主要害虫进行调查,同时对天敌昆虫的分布及大豆的长势进行......
本试验以内麦9号、正红311、正红6号、贡选1号、米拉、川芋117等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在四川雅安和射洪两地从作物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