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尼地震相关论文
为测量 1997年 11月 9日西藏玛尼里氏 7.4级地震震前一年的地壳形变和震时同震形变 ,以地震震中为图像中心的 5 0 km× 5 0 km范围......
以1997年11月8日西藏玛尼地震为例, 通过三通差分干涉处理, 获取了玛尼地震同震位移场. 并在此基础上, 采用弹性半空间介质中的位......
以1997年11月8日发生在西藏玛尼的MS7.5地震为例,应用多种红外遥感影像处理方法,提取地震发生前后的红外辐射的时空演变信息。结果......
采用欧洲太空局提供的ERS1/2SAR影像数据,结合美国NASA提供的免费SRTMDEM,利用两轨法D—InSAR技术获取了1997年11月8日西藏玛尼地震的......
采用D-InSAR技术获取了1997年11月8日西藏玛尼地震前3期地表干涉形变场时空演化图像。通过对干涉形变场图像进行分析,得到了震前积......
1997年11月8日西藏Mw7.5级玛尼地震是干涉雷达技术应用于地震观测以来的一次重要事件.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应用广泛使用的Okada线弹性......
以 GPS、大面积水准、流动重力测量、跨断层流动形变测量等方面的监测和研究成果为主 ,围绕青藏块体的运动学特征、动力学特征、震......
1997年11月8日在我国西藏西北部玛尼地区发生了一次强震。中国台网所定震级为Ms7.4,而PDE给出的震级为Msz7.9。文中列出并分析了有关这次地震的全球范围大......
以1997年玛尼地震为例,利用三维非线性动态有限元方法,再现了玛尼地震的破裂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玛尼地震产生的动态应力波随时......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以其高精度检测雷达视线向形变量的特性,在地学界得到广泛应用。利用三轨法D-InSAR技术提取1997年1......
利用干涉雷达方法(INSAR)产生跨越1997年11月8日东昆仑断裂玛尼地震(Mw7.5)主破裂位置的震间视线向(LoS)形变场,形变的时间跨度为1.63a,距玛......
根据库仑静应力变化的概念 ,对青藏块体中部地区 1997年 11月 8日玛尼 7 9级地震及 2 0 0 1年 11月 14日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的应......
以1997年11月8日西藏玛尼地震为例,通过三通差分干涉处理,获取了玛尼地震同震位移场.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弹性半空间介质中的位错模......
以2000年姚安MS6.5地震、1997年玛尼MS7.5地震为例,应用断裂带内外卫星红外亮温差(下文简称亮温差)值分析法,研究震中附近活动断裂......
干涉基线是InSAR形变观测中一个非常重要且关键的参数,它不仅对像对的相干性起决定性作用,还对形变观测的精度和可靠性有直接影响......
简要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并对干涉测量精度进行了简单讨论.以西藏玛尼地区为例,通过三通差分......
基于InSAR观测结果,考虑到发震区域南、北两盘地壳介质的横向不均匀性,结合更为真实的地表断层位置,采用三维半解析粘弹性模型和遗......
本文利用考虑黏弹性地壳结构和精确震源参数的震后形变模型,计算了玛尼、昆仑山口西、汶川地震所形成的同震和震后形变场的变化过......
55~60Ma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形成了当今世界最年轻也是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GPS数据表明现今这两大板块之间的相对汇聚......
采用欧洲空间局ERS-2的星载干涉雷达数据,选取1997年11月8日MW7.6级玛尼地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差分干涉方法,在通过对覆盖同一地......
1997年11月8日西藏玛尼Mw7.5级地震是干涉雷达技术应用于地震观测以来的一次重要事件.Peltzer等认为该形变场体现了地壳的非线性弹性......
以1997年11月8日发生Ms7.6级地震的我国西藏玛尼地区为例,利用覆盖该区的两景震前Tandem ERS SAR影像和一景震后的ERS SAR影像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