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口西地震相关论文
通过分析 2 0 0 1年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前后的GPS资料和 1 979— 2 0 0 2年的水准测量资料 ,获得了地表同震位移场。利用这些同震......
0 引言2001年11月14日中国西部青藏高原发生昆仑山口西8.1级强震,2003年9月27日新疆北部的中俄蒙交界再次发生7.9级强震,这两次特......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能够精确测量雷达视线向的地表形变量的特性,使其成为一种新兴的地表形变遥感测量方法。2001年11月1......
2001年昆仑山口西地震之后,相当多的研究文章使用了震级8.1的数据,但也有人对该震级表示怀疑。为了澄清数据来源,本文整理了国内外......
在回顾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的长期、中期的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预测意见基础上,对该次地震前的地震活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
利用GPS连续观测站资料研究了2001年11月14日发生的昆仑山口西8.1地震前的面膨胀现象。选取了震中周边6个GPS基准站的连续观测资料......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改造后的7个台站的VHZ波形资料,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地震仪对低频信号压制的......
对20世纪中国大陆巨大地震进行了研究,认为1927年古浪8 0级地震与2001年昆仑山口西8 1级地震在构造上,与川滇地区的相对位置上,以......
根据 2 0 0 1年 1 1月 1 4日青海省昆仑山口西 8 1级强烈地震的现场调查资料 ,确定了沿青藏公路一线的地震烈度分布 ,对此次地震造......
通过对青海省水氡共 7个台项观测资料及 4个前兆数字化观测点的 1 2个测项(水氡、水位、水温或地热 )观测资料的分析 ,初步认为 2 ......
通过对青海省气象部门观测的 3 .2m气象地温资料相关距平、均值的处理和分析 ,总结了各自的异常形态。结果表明 ,3 .2m气象地温异......
通过对青海省地倾斜、地应力、深井地温 3种前兆手段在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前异常的分析与研究 ,得出了强地震远场前兆的一些初步......
通过对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地表破裂全带的考察认为 :本次地震形成的地表破裂带长达 3 50~ 40 0km ,由地震裂缝、鼓梁 (包 )、塌陷......
从震害损失评估、震后监测预报、初步科学考察、震后社会对策等几方面 ,对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应急工作进行了概述。通过对加强青......
在综合分析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前震 (前 )兆异常及时空演化特征的基础上 ,总结并分析了本次巨震的预报过程及存在的问题。......
采用可变滑动震源模型,计算M_s 8.1昆仑山口西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解释余震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此次大地震......
沿着同震应力触发的思路,提出了利用钻孔应变观测记录的同震应变阶反演同震应力触发断层活动的方法.这种反演是在对当地断层活动有......
通过对青海省内格尔木、西宁地磁 ,二十里铺土地电 ,平安电磁波资料的分析 ,认为 :在此次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前 ,电磁方面存在异......
8 1级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性图像显示出多种异常形态 ,地震背景空区、地震条带、小震活动平静等地震活动性异常配套出现。余震集中......
分析研究了 2 0 0 1年 1 1月 1 4日昆仑山口西 8 1级巨震对欧亚地震带、中国大陆及云南未来地震趋势的影响 ,指出巨震后 1 0~ 2 0年......
...
地震是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灾难性和不可避免的特点,我国的地震灾害十分严重。地震预报是世界性的科学难题。通过探测......
最大位移是认识地震破裂机理和断层未来地震危险性的最重要参数之一.对2001年11月14日发生的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最大位......
大地震的发生往往会引起周围区域形变场和应力场变化,且对临近断层上的应力状态也有影响.2001年11月4日,昆仑山口西发生了半个世纪......
2001年MW7.8昆仑山口西地震形成约400 km的地震破裂带,主震断层为一长度350 km、呈东西走向且近直立的走滑断层.主震断层附近的同......
本文利用考虑黏弹性地壳结构和精确震源参数的震后形变模型,计算了玛尼、昆仑山口西、汶川地震所形成的同震和震后形变场的变化过......
2001年昆仑山口西地震经历了一个相当复杂的破裂过程,迄今为止用不同资料、不同方法和模型得到的同震破裂发布具有很大差异.我们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