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苣相关论文
琉璃苣(Borago officinalis)又名紫花草、琉璃花,为紫草科琉璃苣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中海地区,在欧洲和北美广泛栽培,其种子富......
那年夏天,我——夏小粒十七岁了。树上的蝉 “嘘嘘” 鸣得呱噪,阳光在所有的空隙里都撒下一地碎汞,青春在脸上跳跃,我像琉璃苣一样......
运用植物基因工程手段构建琉璃苣BoD6D转化载体,为提高油料作物油份中γ-亚麻酸含量奠定基础。以琉璃苣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BoD6D,......
以琉璃苣茎段、叶片和茎尖为外植体进行体外培养,结果表明,茎尖是琉璃苣进行体外培养的最佳外植体,最适宜培养基为MS+NAA 0.2 mg/L+ ......
琉璃苣Borago officinalis,为紫草科琉璃苣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及西亚。株高约30~70厘米。叶子呈椭圆形、全株上下......
在琉璃苣生育期内进行PP333,CCC叶面喷施处理,研究矮化剂对玻璃苣的矮化效果。结果表明:PR338和CCC可提高植物钵内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
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对琉璃苣生长发育和采种的影响。结果表明:琉璃苣秋季早播处理植株长势强,株高、叶多、茎粗、叶绿素和可溶性......
以琉璃苣(Borago officinalis L.)幼苗为实验材料,设置0(ck)、0.1%、0.2%、0.3%、0.4%、0.5%、0.6%共7个盐分梯度,研究NaCl胁迫对琉璃......
琉璃苣(Borago officinalis),紫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东地中海沿岸及小亚细亚,现欧洲和北美广泛栽培,甘肃省金昌市引种栽培已获得......
笔者报道了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应用蜜蜂为特种经济作物琉璃苣授粉增产的技术环节,主要包括蜂群来源、蜂种、蜂群进驻田间的时间、单......
利用1-丁基-3-甲基咪唑氯([Bmim]Cl)和硫酸钠(Na2SO4)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琉璃苣种子总黄酮,首先对[Bmim]Cl、Na2SO4、总黄酮粗提物质量......
琉璃苣新品种张紫苣2号,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高γ亚麻酸等特点,适宜在甘肃省张掖市海拔1 700-2 050 m的沿山冷凉区种植。其生......
通过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河西走廊琉璃苣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对琉璃苣的单株产量、分枝数及每667 m2产量有极显著影响......
本研究旨在优化索氏法提取琉璃苣籽油的工艺,以琉璃苣籽油提取率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研究索氏法提取工艺中提取时间、......
5月22日,欧洲食品安全局就修订琉璃苣中敌草快的最大残留限量发布了意见。依据欧盟委员会(EC)NO396/2005法规第6章的规定,英国收到一家......
从选用良种、选地整地、合理施肥、覆膜、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肃州区沿山冷凉灌区琉璃苣高产栽......
介绍了甘肃河西走廊琉璃苣全覆膜节水栽培新技术,包括整地施肥、覆膜、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环节的技术要求。......
琉璃苣新品种张紫苣1号,是由美国引进的Borage2005(M)从其变异单株中选育出的优良株系,通过田间观察以及加快世代进程繁育,在2009年......
目的研究5种维吾尔药的清除羟自由基(.OH)及保护DNA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现代生物化学发光分析技术,以CuSO4-VitC-H2O2-酵母菌......
以琉璃苣(Borage Officinalis)幼苗为实验材料,在基质培养条件下,研究盐胁迫对琉璃苣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水杨酸对盐害的缓解作用。......
为探讨琉璃苣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合成的变化规律,采用脂肪酸甲酯气相色谱法(GC-FAME)对琉璃苣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成分的相对含......
琉璃苣为紫草科琉璃苣属1年生草本芳香植物,兼具药用、食用和观赏等多种功能和利用价值。介绍琉璃苣的生物学特性、营养成分、应用......
近几年以来,随着经济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甘肃西部地区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蜜源植物——琉璃苣,其种植面积已经超过5万亩,其中仅山丹县和......
<正>琉璃苣(Borago officinalis L.)是紫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小亚细亚和地中海沿岸。该植物稍具黄瓜香味,全身披满白色绒毛,......
以"博拉格"琉璃苣为试材,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琉璃苣芳香油的萃取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萃取量为指标,芳香油超临界CO2萃......
[目的]测定琉璃苣籽油中脂肪酸的含量。[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方法获取琉璃苣油,并采用气相色谱对琉璃苣籽油进行了脂肪酸的......
琉璃苣是甘肃河西走廊重要的特种经济作物,病虫草鼠害是导致种子产量降低的主要因素,从播种期、苗期、花期到籽粒成熟期主要病虫鼠......
介绍了甘肃河西走廊发展琉璃苣产业的优势、经济和生态效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试验研究和技术示范与推广,提高抗旱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