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发光效率相关论文
通过选择绿色磷光材料(2’,6’-双(三氟甲基)-2,3’-联吡啶)四苯基亚氨基二次膦酸酯作为发光材料制备一系列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同......
利用Liq(8 hydroxy quinolinatolithium)作电子注入层,制备了结构为ITO(indiumtinoxide)/TPD(N,N′ diphenyl N,N′ bis(3 methylp......
基于高场下电荷的注入过程及激子的解离和复合过程,建立了单层有机发光器件电致发光(EL)效率的理论模型.计算表明:(1)当金属/有机......
用10%、15%、20%3种浓度(体积分数)的磷酸分别对ITO玻璃进行处理,四探针测试表明其面电阻基本不变,原子力显微镜观测到酸处理后的ITO表面......
考虑电荷的注入、无序系统中载流子的输运及极化子激子的解离和复合过程。建立了单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电致发光效率的理论模型.计算......
以电流连续性方程为基础,用易测量的注入电流密度来确定载流子浓度的边界值,得出载流子浓度和电流密度的解析表达式.计算并讨论了......
自1987年第一个双层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获得良好的效率以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极有可能成为新一代平板显示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
考虑LiF绝缘缓冲层对电子注入势垒的影响,给出了LiF/金属复合电极注入势垒的表达式;基于载流子的注入和复合过程,建立了双层有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