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临前兆相关论文
通过分析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625研究所地电场监测站30多年监测的原始资料,提取了其中8组数据,包括4组地电场中的长期异常信号和4组......
“断层失稳与强震短临前兆的观测、实验和模拟”专题交流由构造物理与地震预报两个专业委员会联合举行。会议由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
在所有地震短临前兆中,前震是学术界公认的预报强震最有效的指标之一。由于有仪器记录的时间短,因此,有完整小震记录以来8级地震震......
以高频序列分析处理方法,对2001年以来首都圈及外围部分地区的数字化前兆观测资料进行处理分析。所采用的数字前兆分析方法主要有两......
通过对高台、兰州、成都、安西地震台宽频带数字资料在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以及2003年山丹、民乐6.1级......
查阅了约100个5级以上地震前青海省各台站各类仪器记录的资料,经排除“疑似前驱波”对确认真实的地震前驱波分析其短临前兆特征,进......
...
前震是地震学以及地震预测研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由于研究目的和研究重点的不同,不同作者给出的"前震"定义有一定差异。但根......
采用新型应变仪观测岩样在破裂孕育过程中岩样表面测点的应变变化 ,结果除了长趋势变化、破坏前几秒的特征变化外 ,在破坏前百分之......
利用COSMIC掩星观测得到的电离层电子密度,研究了2006年11月15日日本千岛Ms8.0地震和2007年2月25日青海海西Ms5.3地震临震前震区上......
收集了芦山7.0级地震震源区附近39个地电场台2010年以来的地电场观测资料。对所有台站原始观测资料进行检查分析后发现,多数地电场......
首都圈地区布设的11个地电场观测台于2001年9月已正式投入观测,现已积累了近7年的资料.使用大地电场观测系统中同一测向的长、短极......
地震是断层的快速错动,它有2个主要条件:一是断层协同化程度较高,一旦应力条件达到,能够迅速连接造成较长断层段的快速错动;二是断......
数字化形变资料由于采样率的大幅度提高,丰富了潮汐观测的震前变化信息,使研究震前短临的异常信息成为可能。通过对2001年10月27日......
对国内外45例地震预测预报震例的相关资料与文献进行查证与整理,总结、分析了震例中采用的中长期预测方法、短临前兆异常以及预报......
本文总结了我国40年来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主要进展,按3个阶段:1949-1966,1966-1976,1976-1990年进行概述,以80年代的新进展为重点,包括12个方面:1.地震观测系统的明显改善;2.各类地......
对形变、应变前兆信息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简介了当前应用较多的信息合成方法,结合实例分别指出其优缺点和不足,并给出一......
使用SN/WE向大地电场裂隙优势方位角α对发生在临汾台100km范围内ML3.0以上地震进行解析,发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每次地震前方位角......
简述了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的情况。该地震是1954年以来甘肃省发生的最大地震。本文对这次地震的短临前兆进行了综......
从面波延迟时间、最大变形幅度、同震持续时间3个方面研究厦门地震台数字化观测仪器对2009年台湾花莲海域2次强震的同震响应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