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地震相关论文
低频地震和超低频地震都被认为是不同于普通地震的慢地震事件。它们主要发生在俯冲带地区,被认为是慢滑引起的局部加速地震事件。......
苍山杂岩是藏东印度-欧亚汇聚过程中发育的哀牢山-红河剪切带的一部分,遭受了新生代多阶段不同性质的变形-变质改造,其内部保留有......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Nature Geoscience(2013年第6期)发表了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德国科学基金会(DFG)共同资助的有关新的地震形式“慢地震”研......
对昌平北大200号台Sacks体应变观测值与固体潮、气压、水位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在干扰分析的基础上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
引言慢地震是指以几小时到几个月的时间尺度缓慢地发生了有限的断层位移、但没有地震波辐射的断层慢滑动事件。由于有人将震源过程......
山东长清台数字化体应变仪观测曲线自 1 999年以来出现几次形态类似的大幅度突跳 ,为正确认识这类现象 ,在长清台做了交直流切换对......
分析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和2004年印尼MS8.9地震前后部分重力观测的变化,对这些采样间隔在1分钟以下的重力数据进行了高通......
通过对高台、兰州、成都、安西地震台宽频带数字资料在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以及2003年山丹、民乐6.1级......
介绍了第3代GPS卫星的基本特征以及国际全球导航卫星系统(IGS)目前提供的各种星历、卫星时钟和追踪站时钟的精度、地球极移参数、......
大地测量和地震观测都是地震监测预报的重要手段。大地测量是一种物理意义十分明确的观测方法 ,它不仅能够监测大区域、大幅度的地......
利用2013年至2016年美国加州帕克菲尔德地区跨圣安地列斯断裂带的GPS观测数据,基于小尺度高精度解算技术,得到了该地区长期地表COR......
通过对山西河津4.8级地震前的各种前兆异常信息进行识别,发现地震前短临异常尤为突出,出现转折、加速、慢地震等现象。据此总结在......
前驱波的研究,可能成为未来地震预测和理论研究的一个突破点。列举了国内外前驱波观测事实,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地震工作者对前驱波进......
通过对河北易县地震台钻孔应变资料进行处理,发现在2014年9月6日涿鹿4.3级和2015年9月14日昌黎4.2级地震前,该台四分量钻孔应变观......
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许多地球科学家为了解释青藏高原的形成和演化及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考察与观测,开展了地质学、地球物......
本文对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间全球发生的80次MS≥7级地震前,二张营台和天堂河台Sacks体应变临震异常现象进行了研究,针对复杂震例......
板块构造理论的建立为地球科学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有力地推动了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作为三种板块边界之一......
观测表明,慢滑移事件通常发生在活动断裂带内,为发震层之下的短暂滑移,能够造成地表的瞬态运动。与慢滑移密切相关的慢地震能够发......
以湖南禾青井深井水位观测的异常图象为例进行定性分析,发现动水位观测有可能直接反映出断层的蠕滑运动或断层的慢地震过程,前者可能......
我们对日本西南部南海俯冲板块界面过渡带发生的超低频地震进行报道。由矩震级为3.1~3.5的超低频地震引起的地震波显示其卓越长周期......
20 0 1年 1 1月 1 4日昆仑山口西M 8 1地震前发生了缓慢运动事件 ,新疆地震台网记录分析结果表明 ,这次事件在大震前 3 5天开始出......
期刊
通过岩石高温高压破裂实验与有机玻璃破裂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对比、地震波形记录(观测资料)与试样破裂波形(实验资料)对比、地震......
研究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MS8.1大地震前新疆地区宽频带地震仪记录到的异常扰动事件.新疆地震台网在发生强震的前三天记录到了强......
为有效的观测慢地震,我们研制了 VP 型宽频带倾斜仪,本文详细论述了该仪器的原理、结构及其在固体潮及其慢地震观测中的应用。该仪......
对慢地震研究中一些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慢地震的定义及特征、慢地震的识别和定位、慢地震孕育的地质构造背景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