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学相关论文
融汇古今的教育研究能使人具有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因此看问题会比较有深度,比较能够发现规律性的问题。科举学是一门以中国......
科举史研究和著述历来不少,但长期以来各界对科举误解的干扰,使相应的成果屡有偏颇,难以充分弘扬发挥科举遗产丰富的正向功能。刘海峰......
宋代并非科举面前人人平等。出于更新人才观念、维持政权稳定、维护皇权专制和促进社会流动的目的,宋廷采取抑制势家子弟、扶持寒......
盛夏,风光无限的北国凉爽宜人,第三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6月30日至7月6日在黑龙江大学举行.......
2020年12月12-13日,由江西省吉水县委县政府、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浙江大学科举学与考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考......
科举学是一门古老而全新的专门学问,也是一门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论分析科举人物、事件、思想、活动、制度及其要素运行规律的交叉......
1992年刘海峰先生提出创建科举学,从而引发了关于科举学是学科还是专学的争论,可谓见仁见智。在严格意义上,科举学当前是专学而非......
从考试内容和文体来看,科举具有文学考试性质。科场试文与当时的文学密切相关,各种文学流派的升沉消长及文风变易皆与科举有着千丝万......
古代科举考试延续一千多年,以选拔修齐治平的治术人才为主要目的,坚持能力本位原则,采取公平择优、平等竞争、成绩面前人人平等的选才......
文章以《科举学导论》一书为中心,讨论科举制度与科举学对当前传统文化复兴的意义与启发。科举制度横亘中国1300多年,作为制度支柱和......
学科文化是文化的亚文化,既是学科生长的基底本质,也是学科成熟的衡量标志。科举文化是科举学学科文化形成的理论源泉,也是科举学......
在中国存在了长达一千余年的科举制度对当今的考试以及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从纵横两个方面来探讨科举学是......
2011年5月26日至29日,由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主办,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研究中心、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协办的“第......
"科举学"一概念由刘海峰教授于1992年在《"科举学"刍议》首次提出,2005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的刘海峰教授著作《科举学导论》标志着科举......
2015年11月23至25日,第十二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中华炎黄文化研究......
2017年9月22-24日,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武汉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十五届......
科举学研究性质之争是近几年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科举学的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科举学演进与发展的历程,社会对科举学研究的需求,科举......
“宾兴研究”是科举学的新兴研究门类。从科举起源来说,宾兴曾是广义科举制最早的源头;从科举典礼来说,宾兴礼的出现使科举典礼系统与......
台湾的科举学研究,在1949-1969年期间,由于研究的资源尚未齐备,可参考的文献不足,著作的质与量都受到局限;在1970--1979年期间,总体比起......
家族史研究的繁荣为科举家族研究专题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科举学的出现为科举家族研究专题的形成提供了研究环境和理论支撑。目前科......
【正】 在中国历史上延绵存在了一千余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教育、官僚政治和社会历史进程都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
陈长文教授的《明代科举文献研究》一书,已于2008年3月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明史和科举学研究界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全书包......
科举经济的形成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之结果,主要涉及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情势、科举考试内容和形式、科举考试规模扩大以及由此带......
漫长的科举历史形成了一批专门术语和相关词汇,大体可分为科目名称、科第名位、贡院规制、考试内容、科第习俗等几大类。这些古代科......
陈文新主编《历代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汇集了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集体智慧,它不仅填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科举文献整理的诸多......
科举制度是唐宋以后的主要文官选拔制度,而书院则是培养科举人才的主要机构.1000余年来,科举与书院密切关联,在中国古代教育史的大......
科举学的学科性质是最近几年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学科与专学或研究领域之间的差异,只代表知识发展中的不同的发展方向,而......
虽然目前的科举学是一种以科举制度为研究对象的专学,但作为专学的科举学只是科举学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无论从科举学的演进历程和发......
求真是科举研究超升为科举学的原始驱动力,也是年轻的科举学逐步走向成熟必须坚守的品格。为了求真.研究者首要的任务是为科举制正名......
学科史是学科孕育、兴起、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进程,科举学学科史的形成、梳理和构化是科举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主要内容。......
2015年正值科举废止110周年,11月23—25日,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联合......
作为东亚科举文化圈的一员,日本在平安时代曾推行中国式的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在江户时代亦曾施行以"学问吟味"为名称的考试选才制......
科举活动史是指科举主考者与应考者围绕科举取士而互动的历史。科举活动史研究以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以历史上存在的、......
科举考试的产生乃经济事实发展之必然,它是适应地主经济发展的产物,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科举考试主要是服务于......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刘海峰教授,孜孜求索数十载而铸就的力作——《科举制与“科举学”》,已由贵州教育出版社于2004年9月出......
期刊
<正>刘海峰,"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
科举学是一门运用跨学科方法研究科举人物活动、思想和科举事件现象与科举制度运行规律等的科学,既是一门跨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问,......
从法律的视角出发研究科举学,不仅可以更加充分地体现科举学的广博性特点,为科举研究提供新的视野、新的内容与新的研究思路,而且......
以才学为考试选拔标准的科举制之所以会在中国产生,是与学优则仕理论、贤能治国理论、公平考试理念三个方面的思想文化基础密切相......
<正> 具有十足的中国特色、在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长达1300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对中国社会历史各个方面都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隋......
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正式建立于2003年1月,前身是1998年2月成立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考试研究中心。中心下设科举学研究室、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