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刺激相关论文
1969年Scherlag首次经导管成功记录到希氏束电图,标志着心腔内电图记录技术的诞生。70年代,开始应用多极导管进行心脏程序刺激诱发室......
在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中,心动过速的诱发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大部分病例在心房或心室经用增频起搏S1S1或S1S2程序刺激诱发出......
快速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部分患者在心动过速发作时,可能由于......
静脉注射维拉帕米和物理手法终止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时,可出现心动过速的周期长度(TCL)长短交替现象,其发生率高达39%~44%,但......
【摘要】 目的 探讨RS2与S1S2两种刺激方式在食管电生理检查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对60例食管电生理检查患者先后行RS2与S......
心电活动的起源或传导发生紊乱时,会引发心律失常.医学对心律失常的记录和诊断可分为3个时期:①心电图问世前的时期:主要依靠脉搏......
采用Harris二期法结扎犬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塞后,用程序刺激法诱发快速室性心律失常。21只犬可诱发短阵室速并自行转为......
<正> 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是同时用多根多极电极心导管置于心腔内,进行心腔内心电图记录和心脏刺激的电生理检查,结合程序刺激法可......
<正> 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是常见的心律失常,通常分阵发性和非阵发性两种,其发生分别由折返和自律性增强所致。由于临床电生理技术的......
目的探讨构建兔急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并发心房颤动模型的可行性......
<正> 自1968年Seherlay等将希氏束电图用于临床,1971年Wellens等首倡以程序电刺激进行临床电生理研究,虽仅20年,但临床心脏电生理......
一、病例患者1,男,64岁。因反复发作性心悸、心跳过快20余年于2008年1月入院。患者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到数十分钟,突发突止,间断时间不......
本文对8例隐匿型预激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电生理的研究。经心房调搏有5例可引发δ波,4例为 B 型,1例为 A 型,其中1例合并房室结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