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奴役相关论文
在《有闲阶级论》中,凡勃伦指出有闲阶级本身就是一种制度设定并遵循着“炫耀性”的消费准则和思维方式,对于这一事实和动机的阐释是......
北方是悲哀的,艾青曾说.那是八十年前的事情了,年代的风霜刻划着广大北方的贫穷与饥饿,但他爱着北方,爱着悲哀的古老的国土.八十年......
暴力因素和千百年被压迫和奴役的人性的爆发,使土改偏离了历史的初衷,成为了历史的错误。赵四爷和赵多多是洼狸镇暴力土改中的暴力施......
作为当今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托妮·莫里森在作品中对"人"性给予了充分的尊重与思考,批判性地否定了美国黑人"白化自我,自欺欺人......
蒋蔚祖是<财主的儿女们>中的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过去人们对他却缺少应有的重视.在他身上,封建父爱所带来的精神奴役的创伤,生存困......
1988年6月11日,汤原县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在县城东门外发现一块长105.7厘米、宽35厘米、厚10厘米花岗岩石碑,经鉴定是日伪“忠灵塔......
妇女解放问题历来是衡量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新时期小说不仅描写了封建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对广大妇女的精神奴役.而且深刻地揭......
在中国新文学史的知识分子形象系列中,蒋纯祖的重要性是不能忽视的。这个能够不受传统的影响、在乱世中塑造自己主体性的知识分子形......
《看不见的人》在美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作者埃里森通过描写一个黑人青年的经历,深刻的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种族歧视更多展现......
古代的圣贤为拯救乱世,救民于水火之中,而各行其道。他们对产生乱世的根源认识不同,实行的救世方法各异。庄子认为世道混乱的根源......
胡风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人民"随时随地都潜伏着或扩展着几千年的精神奴役的创伤"的观点,由此,"精神奴役的创伤"成为胡风文艺思想的......
<正> 这是一个早被遗忘、却不应被遗忘的名字:路翎。一九四○年五、六月,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无论思想与文学都在苦闷中呼唤着突......
<正> 如果说,曹禺早期的几部名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或浓或淡,都有着不可忽视的象征色彩,那么,应该说,《......
本文认为,由于路翎创作内涵和审美风格的异常复杂性,人们很难以任何一种既成的理论模式去界定、规范他的小说创作。但纵观路翎的小说......
《福谷传奇》作为霍桑唯一一部以改革问题为题材的小说,揭示的是人如何在智性活动与改革的狂热中失去了对他人心灵的尊重。对霍桑......
聂绀弩生于1903年3月28日,湖北京山籍人,县立小学毕业后在新加坡等地从事小教、新闻工作。后考入国民党黄浦军校第二期,参加了讨......
论“精神奴役的创伤”王兵1945年1月,胡风在《希望》创刊号上发表的题为《置身在民主的斗争里面》的文艺论文,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精神奴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