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违法相关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条例》调整了相关留置措施规则,更具可操作性。在监察实践中,留置措施在以下三个方面还有待完善:严重职务......
自《监察法》实施以来,我国反腐败斗争和“纪法融合”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职务犯罪与违法行为得到了有力惩治。但关于职务犯罪与职......
监察体制改革之后行使行政性权力的执法机关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之间建立的直接、双向的行刑衔接机制的整体性被打破,......
初步核实机制是我国反腐实践的产物,是在我国反腐斗争愈来愈严峻和复杂的背景下产生并逐渐成熟的一件反腐利器。长期的实践表明,初......
基于督促监察机关依法适用、审慎适用、严格适用监察留置措施,限制监察机关对于留置措施适用的自由裁量权,保护被调查人在调查过程......
监察职务违法调查权承继于原行政监察权,监察机关在职务违法案件中适用留置应有别于职务犯罪案件.职务违法留置的适用可建构信息来......
《监察法》与《监察条例》通过“类型化+抽象化”的方式界定了职务违法,通过“类型化+具体化”的方式界定了职务犯罪,二者共同构成......
长期以来,我国职务违法调查与职务犯罪侦查相分离,两者在调查主体、实体依据、程序规范、证据效力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不能同时开启......
《政务处分法》具有“将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的特质.它在全面系统规范监察机关政务处分的同时,......
为推进监察体制改革进程,契合制度反腐的内在要求,监察调查程序亟需理论研究的深入检视.对监察法的规范分析表明,职务违法和职务犯......
2018年《监察法》的颁布实施,赋予了各级监察机关对于所有公职人员的监督监察权,是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里程碑.同时,作为《监察法》......
职务违法的内涵和外延直接决定了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的边界,对于提升公职人员履职的红线意识和高压线思维具有决定性作用.《监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以下简称《监察法》)首次以法律概念的形式将职务违法与职务犯罪相提并论,不仅为职务违法调查提供了法......
监察法确立了监察机关集职务违法与职务犯罪的监督、调查、处置权为一体的反腐新格局,针对性完善了我国反腐败工作机制。不过也应......
校对实践中通行的三种处理警察职务违法的程序模式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先进行政治初查,后移送法办的模式较符合法治理论和原则.但应......
就职务犯罪的调查、追诉与审判而言,国家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如铁路警察般"各管一段",两法之间的衔接至为重要。这种衔接在法理上并......
在国家监察委员会享有的监督、调查、处置三种职权中,调查权成为发现贪腐现象、查明腐败事实最常规且最有力的武器。但是,监察调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确立了监察全面覆盖的立法目的,并且设计了一个三层的规范结构,从监察客体、监察对象和监察事项等三个方......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目的是构建党领导下的“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制度。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之前,党内监督实现了对党员......
依据《监察法》的规定,各级监察机关有权对职务违法的公职人员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因而政务处分已经取代行政处分,成为监察机关追究......
当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在监察机关的调查活动中需要严格区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但实际上依据现行法条及相关理论,监察调查对象并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