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理循相关论文
1897-1912年间,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以英国伦敦《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的身份在中国活动,1912-1920年又担任中华民国总统的政治顾......
莫理循作为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和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政治顾问,亲历了晚清民初一些重大事件,考察了中国许多地方。从他留下的大......
边疆贸易等价物《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发现,乌鲁木齐的金融状况要比中国的其他一般城市好,布政使司发行了一两银子的银票,固定兑......
澳大利亚新闻人莫理循、端纳、田伯烈是近代中国的冒险者,他们不仅是著名记者,还担任过民国时期中国统治集团的政治顾问,在中国近......
1949年以前,王府井大街曾经被使馆界和来华外国人称为莫理循大街,之所以有这样的称呼,是因为一个叫莫理循的澳大利亚人曾经在王府井大......
澳大利亚记者、作家和文学评论家西里尔·珀尔(Cyril Pearl,1906-1987)或许没有想到,他于1967年出版的传记作品<北京的莫理循>......
英国人莫理循(GeorgeErnestMorrison)旅居中国多年,在华期间他搜集了大量与中国和东亚地区相关的中、西文书籍资料,其中不乏珍品.......
莫理循在华工作期间专门收藏与中国及远东地区有关的各种西文书籍成一书库,藏书宏富,是当时亚洲最有名的书库之一.民国初年,莫理循......
澳大利亚人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George Ernest Morrison,1962—1920)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并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作为......
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是清末民初中国历史舞台上非常活跃的一位历史人物,曾于一八九七年至一九二零年期间先后担任过伦敦《泰晤......
澳大利亚新闻人奠理循、端纳、田伯烈是近代中国的冒险者,他们不仅是著名记者,还担任过民国时期中国统治集团的政治顾问,在中国近代史......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100年前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中国在中国西北地区考察,沿途拍摄了上千张照片,其中相当一部分向我们真实展示了当时新疆的社会面貌。......
作为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巨大的人物,莫理循一生保留了大量的书刊和文献资料,但真正属于他个人的出版物,却只有1894年考察中国西南......
莫理循是一位活跃于清末民初中国政治中心舞台、影响颇大的外国人。在清末新政时期,他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报道中国的改革,称其把衰弱......
1894年2月至5月,澳大利亚人莫理循在中国西南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旅行,著成《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中译本名为《中国风情》)一书......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莫理循自始至终为中国参战不遗余力地奔走呐喊。莫氏通过为中国政府出谋划策、向西方列强传递有关中国参战......
1912年8月,《泰晤士报》驻京著名记者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G.E.Morrison)辞去记者之职,接受袁世凯的聘书成为其领导的北京政府......
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革命。英帝国由于在华利益的驱使,希望尽快绞杀辛亥革命。作为英国《泰晤士报......
莫理循一生充满传奇,他探险大半个中国,以记者和政治顾问身份,亲历了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重大事情。他助推日俄战争,谏阻袁世凯复辟......
本文根据"莫理循文件"(The Manuscript Collection of G. E. Morrison Papers, 1850-1932)等原始资料和前人关于莫理循(George Ern......
1897-1911年间,莫理循的中国观经历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对中国前途总的看法:在日俄战争结束前后,由中国前途悲观论转向中国前途乐观......
克利斯浦借款是袁世凯北洋政府为摆脱西方强国在善后大借款谈判中对中国财政大权的把控及要挟而做的一次尝试。借款虽最终夭折,但......
天山北麓地区依据天山山脉走向,于山前平原构成了一处东西跨度达一千余公里的带形地域,该地域内主要建于清代的传统建筑,在抬梁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