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相关论文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中国问题的论述、研判是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具体社会历史事件、特定民族地区历史走向的成功......
内藤湖南是近代日本中国学的代表学者之一。他在充分理解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基础之上,从文化的视角出发,研究中国问题、中日关系,......
学位
本文以侵华战争时期、火野苇平的代表作品《花与士兵》为中心,考察其中的杭州形象。火野苇平因《麦子与士兵》,从一名士兵一跃成为......
随着新教传教活动在中国的发展,和世谦也跟随其他德国传教士的脚步,进入中国传教。和世谦从中国的广东入手进行传教,并随着柏林传......
1633年德川幕府的锁国令,几乎切断了中日之间绵延前年的往来交流。直到1854年的“黑船事件”,才使得日本被迫打开了紧闭200余年的......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其在外交方面的结果对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有较为深远的影响,而使团内各成员对......
自1972年中美关系"破冰"以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视阈之内的中美关系经历了1972—1989年、1989—2017年以及2017年之后三个阶段。......
媒体作为公共舆论的载体,其观点影响着民众对他国形象的认知,进而可能对政府外交决策以及国家间的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从媒体......
本文通过对一段时期内中欧四国(捷克、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部分主流媒体涉华报道的主要内容、对华评价、信息来源、议题设置以及......
期刊
11世纪新疆喀什人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在《突厥语大词典》中记录了与中国(“桃花石”、“秦”)相关的记载。据他的记载,当时在麻赫......
新教进入中国始于19世纪。罗伯特·马礼逊是第一位来华的英国新传教士,他在19世纪初便进入中国。随后,德国新教传教士的在华传教活......
内藤湖南是近代日本中国学的代表学者之一。他在充分理解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基础之上,从文化的视角出发,研究中国问题、中日关系,......
学位
本文以侵华战争时期、火野苇平的代表作品《花与士兵》为中心,考察其中的杭州形象。火野苇平因《麦子与士兵》,从一名士兵一跃成为......
布莱恩·埃文斯(Brian Llewellyn Evans)是加拿大中国问题研究的著名学者,也是发展加国中国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他一生致力于中......
19世纪末,随着西方的日益崛起和中国的日渐衰落,中西两种文明不断发生交融和碰撞。出于各种目的来到中国的传教士,商人们也参与到......
学位
20世纪初,日本取得了日俄战争的胜利,成为了亚洲乃至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小觑的力量,从此也走上了急剧扩张的道路。面对日本政府及......
司马迁《史记》所使用的"中国"一词,虽然有指称"一国之中心"、"中原"、"华夏汉族"和"文化"等涵义,但主要的还是用来指称国家政权。......
记载西周初年史事的《何尊铭文》和《尚书·周书·梓材》,是见诸文字记载的最早出现“中国”一词的历史文献。文中所说的“中国”,......
鸦片战争是日本的传统中国观发生根本性逆转的直接契机,这一转变源于对中国现况的认知,进而在相当一个时期里又表现为不尽一致、错......
《燕山楚水》是内藤湖南第一次在中国旅行前后的游记文本,在三个层次上映射出内藤的中国观。内藤中国观的表层是"守旧"与"北衰南兴......
[目的/意义]欧洲智库是全球智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构数量、专业门类、指数评价等方面的世界排位仅次于美国,这些智库对促......
摘要: 近代以前,日本绝大多数时间都处在“中华文化圈”之内,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早期由于两国文化的巨大落差,古代日本人对中国充满......
摘 要: 美国在华传教士明恩溥的著作《中国人的特性》和《中国乡村生活》以对中国近代乡村社会和中国人性格的细致描写和尖锐批判为......
本文以19世纪初欧洲杰出的东方学者,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重要奠基人弗·施莱格尔的中国观为研究对象,梳理其1802-1828年间关于中......
新中国成立以来,受研究对象和研究主体的双重影响,日韩学界的中国观先后经历五个阶段:“敌对的中国”(1949-1978年)在反共目的下将......
本文主要考察美国早期传教士的中国观和中国研究。文中将美国早期传教士的中国观和中国研究放在来华传教活动的大背景下,以早期传教......
摘 要: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第一篇短篇《去中国的小船》创作于1980年,是根据他“亲身体验”而写的,并非虚构。为了探索自身孤独与失......
摘 要:1862年5月7日,由日本德川幕府向中国上海派遣的官船“千岁丸”从长崎出发,这成为了日本人形成近代中国印象的起点。曾是这艘船......
大平正芳作为保守本流嫡系,保留着吉田茂政治外交思想的深刻烙印,深刻影响其对中国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基于日本国家利益之变化......
本文以近代日本陆军的中国观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历史学、军事学、思......
在中美关系史上,抗日战争时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不仅因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世界局势有着......
公元1780年(朝鲜正祖四年,清乾隆四十五年),朝鲜学者朴趾源以朝鲜政府使节团随行一员的身份来到中国,观察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诸如文......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争,无暇东顾,东亚地区短时间内出现了权力真空。以此为契机,日本国内兴起一股参战潮流,“天佑......
斯坦利·亨培克,1928年到1937年担任美国国务院远东司司长,在20世纪上半叶美国对华决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问题的专家,......
历史上的中国是与韩国关系最为密切的国家,韩国的兴亡是近代中国从传统中华主义向近代民族主义转化的主要参照物,而韩国又受到传统华......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霍夫斯塔德1994价值调查模块方法为计量工具,选取英特尔、安永公司共200人为样本,将当今中国人的个人价值观......
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好比是一面历史的镜子,照一照这面西洋镜,从中领略生活在中国本土意识之外的人们对自己的看法,了解我们在境外的形......
1908年,《梦十夜》刊登于《朝日新闻》,可以说,是在夏目漱石的文学创作中起到承前启后作用的作品。全书由10个光怪陆离的梦组成,作......
司马辽太郎1923年生于大阪市,本名福田定一,是日本当代著名的历史小说家、大众文学家。他专注于创作自己的作品,留下了许多名作并获得......
村上春树自1979年凭借小说《且听风吟》登上日本文坛以来,就受到许多本国读者的追捧。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村上春树开始被中国读......
观致汽车的第一款产品“观致3”将在3月的日内瓦车展全球首发,不同于以往本土汽车品牌的作秀炒作,他们这次货真价实地研发出了具有国......
从西方发现中国那一刻起,西方的中国形象就不断的在变化。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经济迅猛发展,西方世界将目光更多的投向了中国......
20世纪70年代即越战以后,美国国会开始与总统分庭抗礼,出现国会外交的复兴.尤其是在中国问题上美国国会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觑,但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