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厥相关论文
一、蛔厥(胆道蛔虫症)邓某,女,44岁,1973年11月19日初诊。自诉右上腹阵发性剧烈疼痛,伴呕吐胃内容物及胆汁。某医院诊断为“胆道......
胆道蛔虫症是由肠道蛔虫上窜钻入胆道而引起的胆道阻塞和感染,属中医的“蛔厥”范畴,笔者运用乌梅汤加减治疗本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乌梅是梅的干燥果实,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之功效。常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治细菌性痢疾取乌......
[目的]研究《伤寒论》与“蛔”相关的条文,提出对《伤寒论》“蛔”字的见解.[方法]收集《伤寒论》不同传本与“蛔”有关的文献,结......
1凉血活血治肠痈曾某,男,18岁,1984年6月2日初诊.患者是日10:00许觉上腹部疼痛,未曾介意,至15:00许疼痛转移到右下腹,伴发热,全身......
《伤寒论》中有关乌梅丸的论述共1条,即第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
[目的]研究《伤寒论》与"蛔"相关的条文,提出对《伤寒论》"蛔"字的见解。[方法]收集《伤寒论》不同传本与"蛔"有关的文献,结合经典著作及......
厥证,在外感热病中常见的有热厥、寒厥、脏厥、蛔厥、痰厥、气厥附子汤与当归四逆汤证.寒厥诸四逆证与休克特别是失盐失水低血容量......
附子辛热有毒,功能温中回阳、散寒燥湿,用治一切阴寒之证.然临床通过配伍及剂量的变化,可治小儿热证、湿证及寒热错杂之证.文中列......
128巧辨蛔厥汤御龙,清代乌程县名医,治病能匠心别具,独出心裁.昔月有二人凌晨争吵,互相拉扯到一起,其中一人忽僵卧不醒,急延汤御龙......
<正>乌梅丸首载于《伤寒论·厥阴病篇》,主治蛔厥、久利。历代医家对乌梅丸的方义、方证及临床应用有着丰富的阐释发挥,认为乌梅丸......
《伤寒论》中论及手足厥冷之厥证的因机证治大略有热厥、寒厥、气郁致厥、血虚致厥、血虚寒凝致厥、痰(食)致厥、水厥、蛔厥、冷结膀......
应用中西医结合"总攻"疗法对128例"蛔厥"(胆道蛔虫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有效率达到100%,结果表明这一方法是治疗"蛔厥"的好方法.......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蛔虫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20例胆道蛔虫症患者,采取中药乌梅丸方和四逆散加减,配合西药解痉止痛抗......
期刊
本文通过大承气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大柴胡汤治疗胆结石和胆囊炎、乌梅丸治疗胆道蛔虫病、大黄牡丹汤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桃核承气......
乌梅丸首见于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在《伤寒论》的“厥阴病篇”以及《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
韩雪教授临床经验丰富,对小儿肺炎喘嗽治疗有独到见解,临床善于应用对药治疗小儿肺炎喘嗽,选药轻清灵动,配伍巧妙,乌梅丸主治症状,......
总结了后世医家,尤其是清代以来医家有关乌梅丸方证的理论分析及临床经验。指出乌梅丸寒热互济,辛甘酸苦并用,具有补泻兼施、温清并举......
乌梅丸寒热互济,辛甘酸苦并用,具有补泻兼施、温清并举、气血两调的特点。此方原为治疗蛔厥而设,其作用机制重在温脏补虚以安蛔,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