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际激波相关论文
日冕物质抛射(CME)是近地空间环境的主要扰动源,研究CME在日球层内的远距离传播演化过程对认识行星际空间天气现象和提高空间天气预......
本文首先介绍了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太阳风的形成及其影响、太阳风的监测和预报、行星际激波,然后介绍了HAF太阳风动态模式,以2000......
本文利用中国境內(大陆地区)7个地磁台1979年—1982年的磁暴资料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这些中低纬度台站在太阳活动峰年期......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磁与高空物理研究进展与方向座谈会于1986年12月17日—20日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全国有关的20个单位44名代......
地磁场的剧烈变化会在输电线路、中性点接地变压器和大地回路中产生强地磁感应电流(Geomagnetic Induced Currents,GICs),对地基技......
成果管理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开通了“成果在线”成果管理系统,通过从多个文......
<正>电离层会受到外部能源的扰动,与扫过地球的行星际激波相伴随的电离层暴便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由于从行星际到电离层的一系列耦......
在离子环束流和低频电磁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离子环束流将演化成具有投掷角展宽的部分球壳速度分布离子流.其投掷角展宽随时间增大,低......
利用CRRES/MICS的观测数据 ,研究了磁暴期间内磁层离子成分的变化 .对1 991年两个典型磁暴和 1 2个大磁暴的分析表明 ,组成暴时环......
提出一种可能产生行星际磁场南北分量扰动的物理机制 ,并将此物理机制运用于三维运动学模型 ,对原模型作了改进 .使用改进后的模型......
基于一维流体太阳风模型,建立了一个行星际激波扰动传播模型(1D-HD模型),用来预报行星际激波到达时间.利用1997年2月到2000年10月......
2004年7月22日,WIND飞船探测到一个典型的行星际激波,激波前为持续较长时间的微弱南向磁场,越过激波面,磁场发生南向偏转并被压缩.......
磁层中的超低频波动(Ultra Low Frequency Wave,简称ULF波)通常被认为是由外界太阳风/行星际磁场扰动或者磁层内部的等离子体不稳......
通过SAMPEX卫星的观测,定量地研究了在CME和CIR磁暴期间1.5~6.0MeV“杀手”电子的通量分布的变化.发现外辐射带的内、外边界都可以......
采用二维二分量MHD模型,应用PPM格式,研究内日球赤道面内1AU附近激波波阵面参数的分布特性,以及太阳风速、扰动源宽度、扰动源初始......
行星际激波是日地空间重要的等离子体和磁场结构,通常由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CME)或者快速太阳风驱动产生。CME传播......
行星际激波会对地球磁层造成强烈的扰动,造成全球电磁场和等离子体的动力学变化,为了调查这点,本文在基于OMNI数据,同步轨道GOES卫星和......
内磁层中,在热的磁尾等离子体片、冷的等离子体层和粒子被束缚的辐射带/环电流区域间存在很多边界,例如阿尔芬层、等离子体层顶、等......
行星际激波或太阳风中的间断面是引起地磁急始的源,而伴随激波或间断面增加的太阳风动压会触发全球大尺度的极光瞬间发射(又名激波......
对2000年7月14日(巴士底事件)与2003年10月28日的太阳质子事件进行了对比分析,尽管2003年10月28日太阳质子事件的峰值流量比巴士底......
本文利用GOES卫星观测的软X射线和太阳高能粒子的资料以及地磁资料分析了1989年3月13日超级磁暴的行星际源。结果表明,此次超级磁......
利用三维运动学模型模拟研究行星际激波与共转高速流(CHSS)的相互作用。通过改变模式输入条件中耀斑的强度及位置,研究相互作用对CHS......
导出了描述行星际激波及其非齐次传播介质间关系的无穷维动力学系统,将行星际激波求解化为涉及背景物理场的一组常微分方程组。理论......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磁层对太阳风动压脉冲结构多时空尺度响应的观测结果以及物理模型。另外报道TC-1卫星在近地磁尾等离子片区......
本文用两维半MHD数值模型,数值模拟研究了两邻近扰动源所产生的激波在行星际空间黄道面内不同能量时的相互碰撞过程。在内边界(18R......
本文采用二维MHD模型对具有不同间隔时间的2个耀斑先后爆发,模拟研究它们所对应的行星际激波间的追赶效应,并和单个耀斑所产生的行......
2004年11月9日WIND飞船探测到一个典型的行星际激波.激波前行星际磁场为持续约50 min的弱南向磁场,越过激波面,磁场发生北向偏转且......
在一维太阳风磁流体(MHD)数值模拟中,应用时空守恒元和解元(Conservation Element/SolutionElement,CE/SE)方法,建立了一个行星际激波......
A Prediction Method for△f0F2min of a Single Station From Interplanetary Parameters Based on Statisti
<正>Using 86 CME-interplanetary shock events,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eak values of (a) the solar wind parameters(B_......
In a solar flare or coronal mass ejection (CME), observations of the subsequent interplanetary shock provide us with str......
本文利用低高度极轨卫星NOAA/POES的观测数据,对2003年Hallowe’en磁暴期间新质子带的形成和损失机制做了细致的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
由Rankine-Hugoniot关系出发,导出一确定激波上,下游激波角θ1和θ2的方程组,该方程组系数完全由飞船观测数据确定,且不必借助磁场矢量方位角的测量,利用这......
利用Imp-8,Geotail和Goes-6等卫星资料,研究了1994年2月21日0900UT到达地球磁层的行星际激波引起的磁暴期间,从太阳风向磁层传输能......
磁暴急始(SSC)是强烈太阳风动压或行星际激波与磁层相互作用的结果.通常SSC事件的上升时间在4~10 min,我们把上升时间超过15 min的SSC......
从Helios等6个飞船1972年至1987年的太阳风观测资料找出986个行星际快激波,利用MHD Rankine-Hugoniot方程组分析了激波上下游参数关系,确定出每一个激波的最佳多方指数。结......
本文用两维半MHD数值模型,模拟研究了不同间距的两扰动源所产生的激波在行星际空间黄道面内的相互碰撞过程。在内边界(18R_s),两扰......
行星际激波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通常会导致日侧极光活动增强,随后沿着极光卵的晨昏两侧向夜侧扩展的激波极光.行星际激波也可能直接......
采用MHD数值方法研究了1991年3月22日22:47UT日面大耀斑引起的行星际激波传播的几何特性,以及初始驱动时间对传播的影响。得出:1.该激波在黄道面投影是非......
利用新近获得的子午面磁盔-电流片背景太阳风稳态解,对激波从盔底沿电流片方向往外传播时与磁盔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重要......
从MHDRankine-Hugoniot关系出发,导出激波下游磁能,内能和运能相对上游的增长因子,它们依赖于上游的激波角,等离子体β值和激波强度,对这些因子分析得出:1.由于......
利用HeliosA.B飞船1974年至1980年的太阳风探测资料,分析了不同速度间隔太阳风质子温度么向变化指数在太阳不同活动期的变化,以及不同太阳活动期间内日......
采用二维二分量MHD模型,应用PPM格式,研究内日球赤道面内1AU附近激波波阵面参数的分布特性,以及太阳风速、扰动源宽度、扰动源初始传播方向和行......
利用1972-1982年IMP-8飞船的太阳风观测资料和相应地磁活动性指数Dst和AE,研究了43个南向行星际磁场事件期间太阳风和磁层的耦合问......
本文就地球电离层对行星际激波的动力学响应进行三维全球数值模拟研究.背景行星际磁场为螺旋场,南北分量为零;初始电离层由Ⅰ区场向电......
基于2.5维理想磁流体力学(Magnetohydrodynamic,MHD)方程组分析了行星际激波在日球层子午面内的传播过程及其相应的地磁效应.日球层电流......
磁层中的超低频(ULF)波动在太阳凤和磁层之间的能量输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ULF波动主要发生在内磁层,且内磁层中ULF波动影响粒子......
NASA网站2019年8月8日报道,磁层多尺度(MMS)任务首次实现对行星际激波的高分辨率测量。相关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