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耕相关论文
东北黑土区耕作方式单一、化肥施用偏重,导致耕层结构变差、犁底层加厚上移、土壤养分有效性下降。研究深翻-旋耕轮耕模式对松嫩平......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秸秆还田(S)和秸秆不还田(NS);副区分别为深耕(DT)、轮耕(RT)和免耕(NT)处理,于2015-2017年......
本试验于2005~2006年在山东省龙口市中村镇中村试验地进行,采用5种不同的土壤耕作模式(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常规耕作秸秆还田、旋......
玉米秸秆翻埋、碎混还田轮耕技术在提升耕地质量、有效打破犁底层,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提高作物产量等方......
实施耕地轮作休耕旨在降低耕地利用强度,恢复和提升耕地质量。为此,应针对我国不同区域的耕地利用问题,在新疆、东北以及华北选择......
春,不期而至地挥起她神奇的画笔,把沉寂的荒野变得一片翠绿,把冰封的河谷变得欢跳不已,把无数不知名的小花变成跃动的音符,组成一......
松免浅轮耕技术所属农业技术领域,主要研究内容是旱田土壤耕作模式。传统耕作模式需要年年深耕,投入大效果不显著,农民不愿意投入,粮食......
黑龙江省每年为我国输出大量农业产业作物,是全国极为重视的商品粮基地之一,更是以大豆、玉米为代表的主要作物产区。玉米种植效益......
随着种植大豆玉米效益的变化,黑龙江省垄作区种植结构也相应进行了调整。因此,根据玉米、大豆种植比例及生长需求,研究轮作轮耕制......
近几年,绥化市玉米面积增加到2000万亩,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70%.当前,制约玉米增产的主要因素:一是热量资源不足.有效积温低,无霜期......
轮耕是我国目前利用的一种较为普遍的耕作方式,主要目的是不间断利用土地资源,进行持续的粮食生产。轮耕这种耕作制度在我国有着广......
针对南方稻田长期免耕存在的主要问题,本研究选择湖南省双季稻区连续7年免耕稻田,进行了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的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
研究长期不同耕作措施下双季稻田土壤结构、养分及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规律,对构建稻田合理耕层、提升耕地质量、促进粮食可持续丰产......
该文针对南方稻田长期免耕存在的耕层变浅、下层土壤紧实等问题,进行了土壤轮耕效应的研究。试验选择双季稻区连续7a免耕稻田,2006......
在近几年的农业发展过程中,绥化市的玉米耕种面积已经达到了2000多万亩,占据了当地农业生产的70%左右。但是当前出现了许多制约当......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以少/免耕为主体的耕作模式在麦/玉两熟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经过近15年的耕作栽培,少/免耕充分显示了它......
针对关中地区土壤连续单一耕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土壤轮耕效应研究。2009年至2012年在关中一年两熟区采用连续4a旋耕(RT)、翻......
针对黄淮海地区长期采用旋耕的耕作方式导致的土壤耕层浅薄,犁底层逐年加厚,植物根系下扎困难等问题。本研究采取田间试验与室内分......
本研究于2017-2018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实验站进行。试验基于15年长期保护性耕作试验田,利用气相色谱仪、团聚体分析仪和相关实验......
一、深浅轮耕。以土蓄水深耕可打破犁底层,增加透水性和蓄水量,并能促进根系下扎和扩大根系吸收范围,提高水肥利用率。但深耕一定要因......
为了解不同轮耕模式对小麦-玉米两熟制耕层构造、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从2009年小麦季开始至2012年玉米生长季结束连续3个种植周......
为了解轮耕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田间定位试验,比较和分析了秸秆还田和不还田条件下,连续3年常规耕作(3C)、1年深翻+2年常规耕......
针对华北麦玉两熟区长期免耕土壤存在的问题,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连续5年免耕土壤有机碳、活性碳及土壤碳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
为了揭示不同轮耕处理对渭北旱塬春玉米田土壤理化性状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于2008—2010年在陕西合阳设置了免耕深松免耕(NT/ST/NT)......
为研究不同轮作模式对渭北旱作冬小麦?春玉米一年1熟轮作田土壤物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于2007-2014年在陕西省合阳县冬小麦?春玉米轮......
【目的】研究免耕、深松和翻耕两两组合而成的3种不同轮耕模式对黄土高原旱作麦田土壤物理结构与稳定性影响。【方法】于2007—201......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团聚体特征,探明耕作模式对土壤团聚体质量指标的影响,为解决区域长期传统耕作模式所引起的土......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通过分析裂区设计下的6个处理,即小麦季深耕和旋耕2个主处理×玉米季免耕播种、行间深松和行内深松3个副处理:(1)旋耕+免耕播......
一、我市土壤耕作制度建设基本情况我市从2007年开始建立以深松为主体的松、旋、灭相结合的土壤“三三轮耕制”,其基本内容是:深松、......
陕西渭北旱塬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易旱气候区,干旱对旱地农作物生产威胁严重,降水短缺及其季节分布不均制约着旱地冬小麦和春玉米生长发......
2007—2012年在陕西合阳连作玉米田进行保护性轮耕与施肥长期定位试验,设置免耕/深松(NT-ST)、深松/翻耕(ST-CT)和翻耕/免耕(CT-NT......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秸秆还田条件下,连续常规耕作(3C)、1年深翻+2年常规耕作(DP2C)、2年深翻+1年常规耕作(2DPC)和连续3年深翻(3DP)对活性......
为给小麦生产中的合理轮耕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轮耕麦田土壤容重及小麦根系发育的变化。结果表明,与连续旋耕3年......
本研究基于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的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地(始于2002年),于2007~2012年系统的探讨了小麦-玉米一年两熟......
【目的】针对南方稻田连续免耕存在的有机碳表层富集现象,进行土壤轮耕效应的初步研究。【方法】试验选择双季稻区连续免耕7年稻田......
针对旱作区长期采用单一的土壤耕作方式造成的土壤结构变差及作物生长发育受限等问题,研究由免耕、深松及翻耕组成的不同轮作模式对......
通过5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黑钙土土壤团聚体含量、稳定性和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秸秆......
针对南方稻田连续免耕存在的主要问题,选择双季稻区连续7年免耕稻田,设置免耕-免耕(NT-NT)、翻耕-翻耕(CT-CT)、翻耕-免耕(CT-NT)......
针对华北地区土壤连续单一耕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土壤轮耕效应的研究。试验选择冬小麦夏玉米玉两熟区连续5a免耕田,设置免耕、......
以渭北旱作麦田10年长期定位试验实施4种土壤物理指标和7种化学指标组成的土壤肥力性质为评价指标,研究长期6种保护性耕作处理后11......
为了探索半干旱区合理的耕作制度,改善旱地土壤结构,提高农田生产力,于2007-2010年在宁南旱区进行了冬闲期免耕/深松/深松(N/S/S)、......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探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及秸秆还田对2015-2017年2个生长季冬小麦物质积累、氮素积累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2因......
探明不同轮耕和有机培肥方式对夏玉米田土壤碳氮及其酶活性的影响,对提升农田土壤肥力及促进玉米高产具有重要意义。设秸秆(P)与牛......
针对南方稻田连续免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土壤轮耕效应的初步研究。试验选择双季稻区连续7年免耕稻田,设置免耕、旋耕和翻耕3种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