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强迫相关论文
由于沙尘气溶胶散射和吸收机制的复杂性,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可应用于沙尘天气的大气长波辐射反演算法。通过对比分析常见的4种类型气......
平流层中的硫酸盐气溶胶在地球能量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基于自主开发的矢量辐射传输模型,重点研究对流层气溶胶......
大气气溶胶是由大气介质和混于其中的固体或者液体颗粒组成的体系。由于其可以吸收和散射太阳短波辐射以及地球长波辐射(直接辐射强......
与以往不同,南极海冰自2014年以来波动增大,多次降至历史低点。海冰的快速变化,可引起气-海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异常,进而造成云、......
基于拉曼-米激光雷达和CE-318太阳光度计对北京城区2017年秋季-2018年夏季气溶胶消光系数、光学厚度、直接辐射强迫等光学-辐射特......
我国是气溶胶分布大值区。气溶胶是一种重要的辐射强迫因子,通过直接、间接效应影响地气辐射平衡。因此,对气溶胶辐射强迫的准确计......
太阳能的高效利用可以有效缓解我国能源的供需矛盾,而随着大气污染的加剧,大气气溶胶严重影响了太阳能的高效利用及光热转换效率。......
本文系统性地研究了黑碳特性(垂直浓度、形状、大小和混合状态)和大气环境因素(云和气溶胶含量、地表反照率和太阳天顶角)对黑碳辐......
本文基于AERONET体积谱分布观测资料,选取了12个海洋性的代表站点,首先分析了海盐气溶胶尺度分布特征,并首次从偏度和峰度的角度对......
黑碳(BC)气溶胶形成于含碳物质的燃烧过程,作为含碳气溶胶的重要组分,它对可见光到红外波段范围的太阳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能够......
云对地—气系统的能量平衡和水循环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辐射强迫是分析云和辐射相互作用,反映云对地—气系统辐射平衡影响情况的......
黑碳被认为是除温室气体外对气候变暖贡献最大的辐射强迫因子.三极(北极、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是全球雪冰分布最集中的区域,沉积至......
准确估算青藏高原的云辐射效应,对分析该地区的近地面感热通量十分重要。本文首先利用加权平均方法,分别将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
期刊
利用RegCM3模式模拟不同浓度的黑碳气溶胶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黑碳气溶胶在2013年对我国气温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我国......
航空活动导致的尾迹云通过改变高层云的覆盖率从而改变云辐射强迫,最终对气候产生影响。本文前半部分研究如何利用Himawari-8静止卫......
本文采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分析了硫酸盐气溶胶在东亚地区的辐射强迫作用,探讨了可能导致的对区域气候的影响。首次引入了2006年st......
气溶胶已对人体健康和全球气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气溶胶高值区之一,研究这一地区的气溶胶光学特性和辐射强迫......
近几十年来随着工农业人类活动的增加,燃料燃烧、畜牧业发展及化肥使用等向大气中排放的含氮化合物激增,并引起人为气溶胶排放量迅速......
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对地面能量的收支和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为了......
为了研究影响气候敏感性的因子及成因的动力过程,采用了NCAR气候系统模式CSM1.4.利用该模式,共进行了4个试验,一个太阳常数为标准......
大气气溶胶是指一种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微粒所形成的分散体系,很多情况下,区域性天气与气候条件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大气气溶......
利用2008年南京大学浦口校区气溶胶采样数据对碳气溶胶的浓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由气溶胶光学参量计算模块(OPAC)和辐射传......
中国科学院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风送沙尘的形成、输送机制及其对气候与环境的影响”期间,在中国西北部沙漠地区进行了气溶胶采......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的太阳光度计资料、AREONET气溶胶光学特性资料,采用辐射传输模式SBDART分析了SACOL典......
中国科学院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风送沙尘的形成、输送机制及其对气候与环境的影响"期间,在中国西北部沙漠地区进行了气溶胶采样,......
分析了MODIS卫星资料反演的2001年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该地区硫酸盐气溶胶的......
利用SBDART(Santa Barbara DISORT Atmospheric Radiative Transfer)辐射传输模式,结合AERONET(Aerosol Robotic Network)北京站观......
将卫星观测的TOMS臭氧总量资料应用于区域气候模拟中.在不同纬度的地区采用随季节变化的臭氧总量.以中国地区为例,对比模拟了考虑......
IPCC(2007)指出,六氟化硫(SF6)作为臭氧消耗物质(ODSs)的部分替代物质,近年来排放量大大增加。它作为控制排放的人造长寿命温室气体之一......
采用CERES SSFAqua MODIS Edition 2B/2C和CALIPSO卫星探测资料结合地面台站沙尘观测资料,通过对强沙尘天气过程中纯云区与沙尘云......
利用在线耦合的区域气候化学模式系统(RegCCMS),对2003~2007年的3,4,5月中国沙尘气溶胶的空间分布,间接辐射强迫和间接气候效应进行模......
随着人类航空活动的发展,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日益显著。航空活动中的排放物和衍生物对全球大气层尤其是巡航高度层的大气成......
利用2006年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和Streets气溶胶排放源清单,在原模式中引入间接气候效应模块,改进云降水方案,对硫酸盐气溶胶的时空......
[目的]通过对辐射强迫下亚热带典型树种秃瓣杜英幼苗的生长及光合生理的研究,初步探讨植物对于辐射强迫的生理响应及适应性机理,进......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对东亚地区人为硫酸盐的直接辐射强迫及其温度响应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1)人为硫酸盐直接辐射强迫具有明显......
利用双向耦合的区域气候模式和大气化学模式系统, 研究了中国与邻近地区人为污染排放引起对流层臭氧变化和产生的辐射强迫.结果表......
利用东亚沙尘复折射指数数据和较新的植被分布对区域气候—沙尘耦合模式(Reg CM4-Dust)的沙尘光学特性和沙源区域进行了更新。在此......
利用全球气溶胶监测网(AERONET)观测资料,借助平面平行辐射传输模式,计算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香河站和太湖站......
沙尘气溶胶在全球及区域尺度气候和环境变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气中的沙尘可通过“阳伞效应”、“冰核效应”和“铁肥料效应......
利用塔中气象站地面辐射等气象资料结合PNIO(空气动力学当量≤10um的悬浮颗粒)质量浓度资料,以2007年4月15日晴天辐射特征为背景对4月......
人为辐射强迫是气候变化的驱动力之一,因此,对人为和自然辐射强迫的评估,是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第一工作组科学部分的重要内容。AR......
以辐射对流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为工具,采用虚拟试验的办法,对我国西北地区3种沙漠改良方案(退沙还草,退沙还田,退沙还林)可能产生......
气溶胶是液态或固态微粒在空气中形成的悬浮体系。它们能作为水滴和冰晶的凝结核、太阳辐射的吸收体和散射体,并参与各种化学循环......
喷气式飞机在对流层上层的航空活动形成的尾迹云能够影响区域气候,对全球变暖有正的贡献。飞机尾迹云的辐射强迫与飞机尾迹云的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