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迹组构相关论文
豫西北奥陶系马家沟组三段中发育有丰富的遗迹化石。运用野外观察、室内切片、偏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显微镜、XRD分析、柱塞孔渗测......
本文通过描述和分析谭庄组河流沉积特征,划分了四种不同河流沉积组合类型,建立了Stipsellus遗迹组构,并发现该遗迹组构常与曲流河沉积......
遗迹组构是遗迹学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将遗迹学与沉积学相结合,通过分析生物遗迹与沉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准确......
晋中南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是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其中碳酸盐岩中发育丰富的遗迹化石。通过对山西太原西山和陵川附城......
简要论述了Macaronichnus遗迹属的基本特征及包含它的两种遗迹组构的组成与古环境意义 .其中海相沉积中的Macaronichnus Ophiomorp......
近十年来,中国遗迹学的研究取得许多新进展和新认识,重要成果概述如下:(1)在显生宙海相和过渡相沉积中新识别出84个遗迹属和211个......
遗迹组构是由生物成因改造的沉积岩组构,是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近年来,遗迹组构分析其日益增长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含......
河口湾具有特定的环境条件和沉积组成,其遗迹化石具有半咸水沉积的遗迹群落特征.描述和分析塔里木盆地塔中4井区上泥盆统东河塘组......
介绍和评述Chondrites的基本特征和流行的成因解释,记述最近发现于美国犹他州中西部北美下一中奥陶统之交层型剖面上的Chondrites遗......
第8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于2005年2月17~23日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召开.从会议报告、摘要集和野外地质旅行可以看出:遗迹化石的正......
河南西峡盆地上白垩统马家村组沉积厚度巨大,达1 960 m,由辫状河沉积、曲流河沉积和湖泊沉积组成.在河流与湖泊沉积中,发育丰富的......
第9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于2007年8月13—18日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召开。从会议报告、展板、论文摘要集和野外地质考察可以看......
第13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于2015年5月14日--21日在日本高知大学召开。从会议报告、展板和野外地质考察可以看出:(1)遗迹化石的演......
第15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于2019年4月26日至5月9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顺利召开。从口头报告、展板、野外地质考察及专题讨论等......
大港中部滩海新近系层系是重要的油气后备勘探领域和战略接替区.前人普遍认为新近系层系发育曲流河和辫状河沉积.借鉴渤海海域浅层......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本论文选择河南焦作、禹州和山西陵川太原组良好的露头剖面作为华北盆地西南部下二叠统代表性剖面进行了详细实测和描述,主要研究了......
本论文选择了豫西登封、渑池和鲁山地区馒头组良好露头作为豫西寒武系第二、三统的代表性剖面进行详细的实测及描述,主要研究了豫......
豫西下二叠统太原组中发育丰富的遗迹化石,常见有Zoophycos,Taenidium,Thalassinoides,Teichichnus,Gordia,Nereites,Chondrites和......
豫西北奥陶系马家沟组三段碳酸盐岩中遗迹化石丰富。在对野外露头实地观测的基础上,利用室内切片、薄片分析等对研究区奥陶系马家沟......
豫西地区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出露连续且完整,沉积学和古遗迹学特征记录丰富,是研究沉积环境和米级旋回层序的良好剖面。根据沉积学和......
第14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于2017年4月29日至5月2日在中国台北台湾大学顺利召开。从会议口头报告、展板、会间和会后野外地质......
晋中南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是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其中碳酸盐岩中发育丰富的遗迹化石。通过对山西太原西山和陵川附......
描述在重庆万州区铁峰山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首次发现的遗迹化石,鉴定为新种Palaeophycus tiefengshanensis。该种以潜穴表面......
期刊
在四川峨眉山龙门洞剖面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一段(嘉一段)河口湾沉积中,共鉴定出动物遗迹化石9个属种,包括Arenicolites isp.,Diplocrat......
遗迹组构是由生物成因改造的沉积岩组构,它是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本文在广东韶关晚泥盆世天子岭组碳酸盐岩沉积中......
河南济源地区中三叠世油房庄组发育了一套滨浅湖相的砂泥岩沉积,在该组上段紫红色与黄绿色砂泥岩沉积中发现了大量的遗迹化石。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