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伐干扰相关论文
大兴安岭是我国乃至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地带,其原生兴安落叶松林(Larix gmelinii)因外界干扰退化对地下生态系统功能与生物多样性的......
【目的】采伐曾是大兴安岭地区重要的人为干扰活动之一。研究重度采伐对大兴安岭针阔混交林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为揭示土壤动......
采伐是林业生产和森林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当地和周边地区甚至更大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土壤动物是森林生态系统......
近年来,生态学界越来越关注“受干扰”生态系统的研究,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生态过程的影响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对干扰的响应等问题,已......
CO2、CH4和N2O是大气中三种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其源汇的研究是陆地生态系统系统和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小兴安岭是我国山......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碳/氮分析仪与相对生长方程法,测定温带小兴安岭5种森林沼泽湿地(毛赤杨沼泽(M)、白桦沼泽(B)、落叶松-苔......
研究了巨桉二代萌生林土壤水热条件、养分状况和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巨桉人工林比较,采伐后的巨桉二代萌生林地E1和E2的土壤含水量......
运用Gleason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Cody指数和重要值,对长白山核桃楸林不同采伐方式下的生物多样性及变化......
为了解采伐干扰对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土壤动物的影响,于2005~2007年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对四川省洪雅县巨桉人工林......
运用采伐干扰试验与树干解析法,对比分析了大兴安岭不同采伐强度(未采伐———对照、轻度择伐———25%、中度择伐———35%、强度......
阔叶红松林采伐5~15 a间,生物量分配规律是灌木〉乔木〉草本,15 a时为乔木〉灌木〉草本;在5~20 a间乔木生物量逐渐增加,到15 a时已占......
在黑龙江东部的张广才岭选择典型次生杂木林进行不同采伐处理,一个生长季后测定了土壤潜在碳矿化速率和活性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
对比分析了大兴安岭不同采伐强度(未采伐—对照、轻度择伐—25%、中度择伐—35%、强度择伐—50%)下落叶松-苔草沼泽土壤密度、土壤有......
伴随着全球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温室气体浓度不断上升,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森林......
森林采伐作为最主要的森林经营方式,对土壤碳储量以及碳过程均产生着复杂的影响。科学认识采伐干扰下森林土壤碳库维持机制以及碳......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本文针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采伐迹地不同恢复年限的土壤化学指标的变化进行研宄,是为天然林自我恢复情况进行评价,为内蒙......
以太岳山的油松林为对象,选择受不同采伐干扰强度和恢复时间的4块样地,通过固定标准地群落的调查获得数据资料,选用丰富度指数、S ......
在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林选取采伐干扰样地和未采伐干扰样地进行对比研究,分析采伐干扰造成林下土壤水分和氮......
结合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理论,探讨了采伐干扰对华北落叶松林下草本根系生物量空间异质性及与林下土壤含水量、全氮、硝态氮、铵态......
以华北落叶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选择采伐干扰林分(样地A)和未采伐干扰林分(样地B),利用根钻法分3层(0—10cm,10—20cm,20—30cm)获......
群落构建机制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重点问题。近年来,学者们主要围绕生态位理论和中性理论进行相关的验证工作,但是在局域群落构建机......
以祁连山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以采伐干扰事件后形成的次生林的林分密度、林龄结构特征、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树木年轮等为数据基础,......
以采伐封禁后形成的川西米亚罗亚高山林草交错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恢复过程中地被物储量和持水特性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
本文以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为研究平台,从植被群落类型和采伐干扰角度对兴安落叶松几种原始林和采伐后恢......
干扰是引起生态系统空间异质性的重要来源之一。空间格局是空间异质性的具体表现。探索林分植被受到干扰后,土壤资源空间异质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