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活性有机碳相关论文
为研究成都平原油菜-水稻轮作体系下不同秸秆用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碳循环酶活性的影响,于2017—2020年开展连续3 a的田间定位......
以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长期玉米种植区褐土为研究对象,探讨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通过调查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类属性土壤碳在2种不同类型土壤剖面中的分布规律,分析和探讨原生土和淤积土在森林土壤碳循环过程......
【目的】针对花生连作及化肥滥用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碳库失衡等问题,开展有机培肥改善连作花生田土壤质量研究。【方法】实验选......
紫云英绿肥因其养分含量丰富,具有固氮、活磷、增钾等优点,在我国南方稻作产区被广泛种植,用紫云英替代部分化肥不仅能保证水稻稳产增......
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和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区异是森林土壤碳循环过程研究的关键问题.青藏高原亚高山原始森林植被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
[目的]检验退耕还林工程改造效果,探讨四川省甘孜州地区植树造林和生态恢复对生态系统碳汇/源功能的影响。[方法]以甘孜州泸定县田......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冬季温度升高和季节性雪被减少变得尤为明显,将对冬季土壤呼吸和地下碳循环过程造成显著影响。川西亚高山森林是......
为探讨冬季绿肥改良土壤的生态效应及确定合适比例的氮肥与绿肥翻压量,在“冬季绿肥-双季稻”复种型农作制度基础上,设置4×4双因......
为了研究洪泽湖湿地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环境效应,试验采用野外调研采样和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3种类......
微生物复垦技术是矿区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而矿区微生物修复是一个生态持续演变过程......
林隙是森林景观格局中存在的一种广泛的干扰现象,林隙的形成使得到达森林群落内部的光照、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水分等......
为了解采伐及伐后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东北温带次生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选择典型次生杂木林进行......
借助设立在中科院黑龙江省海伦地区的国家级农业生态实验研究站的长期定位实验,本研究以分别来自吉林省梨树、吉林省德惠、黑龙江省......
为探讨凋落物处理(去除和添加)对红松人工林和阔叶红松林2种林型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总有机碳)、氮、磷的影响,2018年5月在2种......
以不施用氮磷为对照,设低施用量氮磷(施用氮5g· m-2·a-1、磷5g·m-2·a-1)、中施用量氮磷(施用氮15 g·m-2·a-1、磷10 g·m-2·......
本研究以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自然资源研究所禹城农业综合试验站品种与肥料试验平台(2008年)为研究对象,将秸秆还田条件下农业施肥管......
为了了解北亚热带东部地区天然次生林转变成杉木人工林后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差异及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季节动态规律,本研究以浙江省......
运用更有效的量化指标来了解和表征土壤碳库的变化是研究土壤碳库动态平衡的基础,也是评价土壤肥力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的必要手......
以东北黑土区退耕还林地落叶松( Larix gmelini)林、樟子松( 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林、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林、美青......
绿肥还田是影响农田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手段,为探索绿肥还田对粉垄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采用常耕和粉垄栽培水稻,以不施肥、单......
以克拉玛依生态农业开发区为例,研究了干旱区荒漠新垦土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含量差异及其剖面分布特征,......
为探明不同有机物料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和呼吸速率的影响,研究了等碳量添加生物炭、秸秆、生物炭+秸秆条件下烤烟生长过程中土壤总有......
为研究大气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从2012年5月起,选择典型的苏北杨树( Populus deltoides cv.‘I-35’)人工林为实验地,采用......
依托21a长期免耕秸秆还田定位试验,探究长期免耕加秸秆还田的田间管理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季0-60cm土层内土壤有机碳(SOC)和土壤活性......
【目的】以河北省廊坊市小麦-玉米轮作区沙质潮土为研究对象,通过2015—2018年田间连续定位试验,研究两种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活性有......
为探讨黄土高原草地植被演替过程活性有机碳的变化规律,揭示草地退耕后的分布特征,在云雾山草原区采集不同草地群落土壤,采用高锰酸钾......
通过对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30年生和45年生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林及红松(Pinus koaiensis)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比较,分......
为探寻宁夏典型温性天然草地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变异及储量特征,以宁夏4种典型的天然草地(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草原化......
由于土壤活性有机碳可以在土壤全碳变化之前反映土壤因管理措施和环境引起的微小的变化,又直接参与土壤微生物化学转化过程,对土壤......
以起始于1984年的长期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秋季毛竹林集约经营后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结果表明:(1)集约经营后0—......
高寒草原对高寒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大意义。为探明高寒草原土壤有机碳(SOC)、土壤活性有机碳(ASOC)变化,以及草地退化对土壤碳库......
通过采集田间试验区连续3a施入有机肥的稻田耕层土壤,分析土壤中微生物量碳(MBC)、水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ROC)和可矿化......
作为生物有效性极高的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之一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易受到地表覆被以及土壤水热动态等影响,其含量与动态在短期内可......
本研究旨在比较热带海岸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差异,从而提高沿海防护林土壤有机碳库的存储能力和维持土壤碳平衡提......
选择不同肥力的沙质栗钙土、潮褐土和草甸栗钙土三种土壤,采用干筛法对其进行处理,获得四种不同粒级的土壤,分别为:0.25~0.5mm土壤>......
轻组分有机碳(LFOC)易受短期土地利用方式和环境变化的影响而被用作土壤有机碳短期环境效应的特征指标。通过西南亚高山均质化土壤在......
为了探讨施肥对灌淤土水旱轮作农田土壤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特征,寻求合适的土壤增碳措施,在宁夏引黄灌区水稻-春小麦-春玉......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分析了川西亚高山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是上层大于下层。在0~10......
土壤有机碳库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碳库,其稳定性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研究不同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化......
为探讨天然次生林改造成人工林后对土壤碳库的影响,为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与土壤固碳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在浙江省诸暨市香榧......
基于西藏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以水分为主要驱动力的东西样带和以温度为主要驱动力的南北样带内采集土样的实测数据,分析了表层(0~20cm......
为了解农业废弃物对典型采煤塌陷复垦地活性有机碳的影响,采用盆栽培养试验,研究秸秆与秸秆生物炭对复垦3年(3 a)和7年(7 a)土壤总......
土壤碳氮沿海拔梯度变化及其耦合关系是山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为分析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及有机碳活性组......
在黑龙江东部的张广才岭选择典型次生杂木林进行不同采伐处理,一个生长季后测定了土壤潜在碳矿化速率和活性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
土壤活性有机碳直接参与土壤生物化学转化过程,影响土壤酶活性,对土壤养分有效化作用明显.以庐山3种不同林分类型下土壤为研究对象......
林火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子之一,通过直接燃烧损失、有机质高温变性、继发性侵蚀作用,以及改变碳的输入、输出过程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