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生物量碳相关论文
2021年5月,在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中的9种群落区,采集表层(0~2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表层土壤样品中的有机碳及其活性组......
滩涂海岸红树林生态系统通常具有较高的土壤养分,尤其是沉积物有机碳含量。海南岛红树林种类丰富且生长较好,通过对红树林沉积物有机......
为揭示基于不同施氮量的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设置N0、S+N0、S+N75、S+N225、S+N375五个处理,以......
为了优化寒地免耕覆盖栽培技术,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免耕条件下0%、30%、60%和100%秸秆覆盖还田量对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生物量碳......
探讨不同秸秆还田量和氮肥量配施对辽西北半干旱区玉米田土壤CO2排放的影响,可为固碳减排和黑土地保护计划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本......
湖北省是我国小龙虾重要产地,稻虾共作模式发展迅速,具有良好的经济与生态效益。为了评价稻虾共作对土壤环境和水稻病害发生的影响,本......
南方红壤花岗岩严重侵蚀区实施水土保持治理后的土壤碳汇效应尚不清晰.为揭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退化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效应,该研......
目前在中国南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向周边森林入侵已是较为突出的生态学现象。由于毛竹与周围森林原有物种的性状特征存在......
非常微量的易分解底物(如葡萄糖和植物根系提取物)的添加可以引起土壤在短时间内(几小时到几天)释放出数倍于添加底物碳量的触发碳(微量......
选择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云冷杉红松林和蒙古栎红松林为研究对象,测定2种林型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
以辽宁省昌图县主要粮食产区为研究对象,分析施肥(化肥、玉米秸秆和有机肥)和耕作方式(旋耕、深松和隔行深松)对棕壤微生物生物量......
为研究秸秆还田配施中量元素(S)和微量元素(Fe和Zn)对粮田土壤有机碳固持的影响,进行了为期52 d的室内玉米秸秆腐解培养试验.结果......
为了进一步探明红壤旱土磷素微生物固持的机理,采用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研究了微生物类群对红壤旱土团聚体(0.2~2mm)磷素转化的作用.结......
本论文针对氯仿熏蒸浸提法和Inubushi,Witt等改进后的方法在测定淹水土壤微生物量碳时出现的问题,以采自浙江嘉兴和杭州的不同碳素水......
【目的】近年来,滨海滩涂已成为人类围垦开发的主要区域。围垦,一方面改变了土壤基本的理化性质,另一方面也加速了土壤有机碳库的......
湖滨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态交错区,也是湿地的重要类型之一。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巨大的碳储库,湿地碳“源”“汇”功能的转变对全球......
人工林土壤碳“汇”功能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柳杉是四川主要的速生丰产树种之一,在四川盆周山区有大面积栽培。......
在中国南方,毛竹向周边森林入侵已是较为突出的生态学现象。毛竹与周围森林原有物种的性状特征存在差异,将不可避免地改变原有森林......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是稻田土壤有机质最具活性的组分之一,可有效地指示土壤质量状况.为探明亚热带地区不同类型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
分析了施肥对土壤活性碳(CA)、微生物生物量碳(CMB)、矿化碳(CM)及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CA、CMB、CM及CPMI的大小为......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充当具有生物活性的养分积累和储存库。土壤微生物转化有机质为植物提供可利用养分,与植物的相......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对麦-豆轮作次序下不同耕作措施间的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进行了测定,计算了土壤微生物......
在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对第一代、第二代杉木林和地带性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质主要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活性有机......
从10个具有不同镁碱化程度的采样点,采集土壤样品30个,测定土样pH、镁碱度、Mg2+/Ca2+、HCO3-+CO32-、钠碱度、有机碳、全氮、微生物......
为了探讨我国亚热带红壤丘陵区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SOC)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的特征,在湖南省桃源县选取典型样区......
在长汀河田八十里河流域,以严重侵蚀地种植板栗后的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并以未采取治理措施的严重侵蚀退化形成的“光板地”为对照......
选择城市5种典型人工林群落采样并布置室内恒温培养试验,观测了土壤有机碳矿化量大小和动态变化过程,并比较了不同人工林土壤固碳......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绿草定-2-丁氧基乙酯在不同施药剂量下对竹林土壤微生物种群和生物量碳的影响。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影响研......
为了揭示设施土壤中Cd与PAEs复合污染效应,通过盆栽试验验证了设施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脱氢酶活性对Cd-PAEs复合污染的响应......
以黄淮海平原潮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恒温恒湿培养方法,比较研究了土壤中纤维素是否存在时,外源无机氮和葡萄糖添加对土壤微生物生物......
通过室内培养,研究了异丙隆对大田土壤和大棚土壤基础呼吸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异丙隆使用量在50mg/kg以下,对土壤......
试验研究不同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期单施N、P肥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不明显,施有机......
为了研究引入秸秆碳源对根结线虫(Meloidogynespp.)病害严重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和原生动物的影响,以番茄为供试作物,设置4个梯度的小麦......
探究陕北宜川不同树龄的红富士苹果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the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酶和养分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
对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延安羊圈沟小流域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沙棘(Hippophae reamnoides)和杏树(Prunus armeniaca)人......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除草剂碘甲磺隆钠盐对土壤中脲酶、过氧化氢酶、呼吸作用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结果表明:碘甲磺隆钠盐在......
选择上海市5种典型植物群落土壤采样并布置室内恒温培养试验,比较了不同群落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呼吸强度和酶活性大小。结果表......
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温度敏感性(Q_(10))是评价土壤碳排放与固持的重要指标,对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福建......
通过对云冷杉红松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稳定阶段和顶级群落)不同土壤层次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和土壤蔗糖......
在洞庭湖区选取典型样区,于2004年3月通过调查和密集取样,测定了各种耕地利用方式(旱地、水旱轮作地、一季稻水田和双季稻水田)的......
为了阐明改变肥料养分投入后土壤微生物特性的短期变化,采集长期定位有机无机肥配施的红壤水稻土,通过室内培育试验,观测添加不同......
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潜在的影响,通过室内培育试验,设置了3种土壤水分梯度(土壤体积含水率为80%、60%、40%)、2种......
通过施用秸秆并接种蚯蚓于微系统实验研究发现,在21天的培养期内,蚯蚓活动显著增加土壤CO2和N2O的排放速率,与对照处理相比,单接种蚯蚓......
为探究熏蒸浸提法测定碱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的最优熏蒸时间和浸提液浓度,本研究采用9种熏蒸时间、......
为探明土壤有机碳矿化对热带森林恢复演替的响应,以西双版纳热带森林不同恢复阶段(白背桐Mallotus paniculatus群落、崖豆藤Mellet......
[目的]探讨外来扰动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生物量氮(SMBN)以及生物量碳氮比(C/N)的影响。[方法]以浙江庆元百山祖自然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