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玄相关论文
生存论哲学主要是围绕着人的生存而展开的研究,其核心是人的生存方式问题。在生存论视域下对成玄英的"重玄"思想进行审视,我们发现:成......
李荣是唐代道教重玄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道德经注》是其代表作。从作为'虚极之理'的道体,能够'虚中动气'的道用......
<庄子>中多处以镜喻心,突出的是心斋的无思、无欲、无我的澄静状态.成玄英对心镜的理解是以他的重玄思想为基础的,圣人体证得重玄......
梳理了自东晋至隋唐时期佛教诸家对于源自<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重玄'一词各取所需的借用,并且指出:被......
强思齐所集纂的《道德真经玄德纂疏》一直以来都未受到学界的关注,以致董恩林在《唐代老学:重玄思辨中的理身理国之道》中这样认为:“......
成玄英对“玄”的界定,以及通过“遣有去滞”、“和光同尘”的认识方法对“玄”的形而上追问,达到“人”与自然、道与德、境与智的冥......
以双重否定为特征的"重玄"思想,是继魏晋玄学之后兴起的道家哲学。它虽继承了魏晋玄学"辩名析理"的思维方法,在本体论上却是对魏晋玄学的......
本文论述了中国古代老学史上对《老子》哲学思想解释的三次重要突破.一是王弼以玄解《老》,建立起了一套本体论的哲学体系;二是唐代成......
唐宋之际以杜光庭、陆希声、陈景元等为代表的学者们在注解老学思想时开始有意识地运用"体用"思维进行道论思想的诠释和建构,使"体用"......
中古道教从六朝到隋唐,其教制、教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有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的变迁和来自佛教的冲击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此时,道教学......
成玄英的重玄学思想就是对老子“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阐释,但其又立足道教,援佛入道,把“玄之又玄”解释为“遣有去执......
成玄英《道德经义疏》是“集重玄之大成,宗六代之奥论”。从其来源看,玄学、佛学、道学是建构成玄英重玄思想大厦的三大支柱;从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