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教相关论文
历来学、教两界皆认为《注肇论疏》的作者遵式即为天台宗宝云义通二神足之一的慈云遵式。然而考诸慈云遵式的传记及《佛祖统纪》《......
牟宗三在《王阳明致良知教》以及《陆王一系之心性之学》中对龙溪“四无句”持批评态度,而到了《从陆象山到刘蕺山》以及《圆善论》......
李通玄是唐代著名华严论师,他所撰写的《新华严经论》对后世影响深远。在《新华严经论》中,李通玄树立了"迁权就实"的判教风格和......
敦煌高僧昙旷的经历和佛学思想著作不见于历代藏经.敦煌遗书问世以来,人们发现存留有多种昙旷所撰写的佛学著作,从此中外学者开始......
学术界公认的以“二教三法轮”概括吉藏的判教理论并不全面。本文通过详细考察吉藏的判教理论,认为吉藏的判教展现了较为复杂的理论......
《土观宗派源流》,作为藏传佛教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地对藏地所流传的各个宗教派别进行判教的宗义书,是藏传佛教思想史上的经典著作,书......
唐君毅对因果关系问题有独特的看法,在其哲学体系下形成了完整的因果关系理论,促使唐君毅集中讨论哲学史上重大历史遗留问题的直接......
2014年4月25-28日,由华严专宗学院国际华严研究中心主办,台北市佛教协会、新北市佛教协会协办的第三届华严专宗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台......
据当代著名佛学家吕徵大师的嫡传弟子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春波先生说:“吕师未发表的著述还很多,至少有四、五十万字......
日本当代的“批判佛教”思潮对佛教教义进行审查,提出了“如来藏思想不是佛教”和“本觉思想不是佛教”两大议题。对这两大议题进行......
百颂体(Sataka)的《弥勒授记经》(Maitreyavykaran.a)是佛教文献中《授记经》系列的最终形式。现存四个梵语本,另有汉文、藏文和波斯文各......
净影慧远在隋代三大士中,是著述较多并且成名最早的一位,他的《无量寿经义疏》《观无量寿经义疏》等著作中对净土名相与思想作了细致......
本文主要从语言哲学角度论述了宋初高僧永明延寿"立心为宗"的判教原则,重点分析了延寿理论中"心"的能指义与"文字"的隐喻义.作者认......
太虚大师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是佛教界的泰斗和佛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他以思想家和改革实践家的双重身份出入于世,并被教界......
弥勒信仰,自印度传入中国,佛经说他受记于佛,留住世间为后人决疑;弥勒为未来佛,久后从兜率天下生人间,建立美好世界。魏晋南北朝时......
宗密《原人论》的结构与内容依判教—会通的形式展开,主要从权实的角度来判析儒、释、道三教。一般的佛教人士认为,儒道为权,佛为......
华严宗四祖澄观,对称“华严疏主”。他虽曾从天台九祖湛然门下学习,一方面吸收中观、圆融之学,另一方面又批评天台的判教、性恶说、无......
南北朝的佛教判教运动,对佛教名相和理论进行系统的清理和整合,具有重要的文化、美学革命意义。般若类佛经和其他部类佛经的传译,......
在中国佛教史上,天台智是第一个把忏法理论化、系统化的人。他的思路历程是:先依中土儒家文化的强势背景,把忏悔概念的处延和内涵......
牟宗三先生的佛学体系论述极为完整。若作为一个佛教徒,以其一辈子时间,对印度佛学发展到中国佛学之历程做一佛学史的介绍实属不易......
尽管“化仪四教”、“化法四教”、“五时八教”这些术语并未明确出现于智 本人的著作之中,但传统上所阐述的天台“五时八教”的内......
对于宗密《原人论》中的三教关系,一种流行看法是儒道二教被纳入佛教的体系之中,有着“三教合一”、“三教融合”的明显倾向。实际......
中国佛教早期判教中,将《法华经》与《涅槃经》并举,并以《法华》融摄《涅槃》者,始于南朝梁法云。在其"五时教"中,将《法华经》提......
《法华》"二妙"(相待妙/绝待妙)是天台佛学的一对重要哲学概念,其于天台判教体系的建立、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宋代天台突出了二妙......
《胜鬘经》是极具代表性的如来藏系经典之一,在如来藏思想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纵观国际佛教学术界,关于《胜鬘经》的研究成果大......
法藏位居中古时期中国佛教法师翘楚之列,其作品显现出他独到的世界观,将佛教哲学与中国传统价值观融合在一起。本文重点讨论法藏的......
本文在回顾学术史的基础上,力图对圆融思维的内涵、体现和历史意义作一简要论述。全文分四个部分依次展开。第一,圆融思维是隋唐佛教......
菩提流支是以"半满二教"为核心,确立大乘与小乘的差别,最后归结到"一时异说""大小并陈"的"一音教"(即"一时教")。将"一时教"落实到......
现存文献,对地论师南北二道分歧的历史渊源与关键,以及门户传承等问题,所记不清晰。近代以来,学术界虽多曾探讨,但也未说清楚。本文从二......
弥勒信仰,自印度传入中国,佛经说他受记于佛,留住世间为后人决疑;弥勒为未来佛,久后从兜率天下生人间,建立美好世界。魏晋南北朝时......
明代是"三教合一"思潮兴盛的时代。憨山德清是明代的四大龙象之一,其撰有《大学纲目决疑》、《大学中庸直解指》、《春秋左氏心法......
《胜鬘经》作为弘扬如来藏思想的代表性经典,在晋宋之际中国佛教从般若学向涅槃学转向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南朝佛教界对《胜......
被学界誉为中国佛教之双璧的天台宗和华严宗,虽然它们都倾向于思辨哲学,都注重于范畴、命题的阐述。但出于对经典理解的差异,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