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云相关论文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是建安曹魏文士集团之后的又一次文坛兴盛景象。其时 ,潘陆张左 ,才高词赡 ,烂若舒锦 ,但斗转星移 ,人代湮灭......
陆机、陆云于吴亡之后入洛宦游,最终被谗遇害,在西晋南北交流、权要纷争的时代背景下,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特殊性.从初入洛阳时与......
语文教学中,有些词语的解释颇耐人寻味,稍不慎重,就会闹成笑话,甚至会导致误人子弟.本文拟就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个较费解的词语作一......
在中国文学史上,关于陆机、陆云的评价抑扬霄壤。褒之者谓“玄圃积玉”“百代文宗”,贬之者曰“绚彩无力”“惟资涂泽”。这种特殊......
理境,不惟是诗,也是赋的基本审美形态。从对话说理,到通篇说理;再从单纯说理,到藉象说理,使赋之说理,从最初游离于文本体物言志的......
关于西晋太康时代“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之人品与文品,历来褒贬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在广泛清理原始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政治斗争、文化思......
吴姓陆氏在孙吴时地位显赫,吴亡后中衰.为重振家族,陆机、陆云徘徊近十年后毅然仕晋.从其传世作品和行为看,二陆心态极其矛盾,有着......
陆氏兄弟生活的西晋时代充满着不安全因素,因而他们产生了畏祸心理。非常珍视生命。在战乱及统治阶级内部权力斗争中如何保全性命、......
"文贵清省"是陆云《与兄平原书》中提出的关于创作与鉴赏的思想主张.文章重点讨论陆云"清省"说的思想内涵,分析"清省"与重"情"的联......
无论在理论抑或创作上,二陆(陆机、陆云)对六朝文学都有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发生在文学代际的文风变化上。时间上,集中于两晋......
陆云诗学思想的核心是"自然",而非"清省"或"清"。以"自然"为审美本体,以"清"为审美理想,以清工、清美、清利、清绝、清省、清约、清新、清妙......
唐太宗虽曾颁布重修<晋书>诏,但他本人与重修<晋书>活动的发起并无特殊关系.唐太宗为<晋书>的<高祖宣帝纪>、<世祖武帝纪>、<陆机......
本文对陆机、陆云在吴灭后退居读书,于太康末并入洛仕晋的旧说作重新考订。通过各种晋史材料的比较,对陆氏兄弟的诗、文自述以及其他......
<艺文类聚>引陆机<孔子赞>、<王子乔赞>,实为陆云<登遐颂>片段.陆云<登遐颂>中不少神仙登遐者,颇不常见,文章对其中的神仙一一加以......
陆云在孙吴亡国后先被徙于寿阳,后由西晋扬州刺史周浚招为从事,至主簿,又升太子舍人,进入洛阳;出补浚仪令,后弃官回老家。元康二年......
西晋时期的文学家陆机和陆云被钟嵘称为"二陆",陆氏为东南望族,"二陆"的祖父陆逊是吴国的丞相,父亲陆抗为吴国的大司马。吴亡,陆机......
陆机、陆云于吴亡之后入洛宦游,最终被谗遇害,在西晋南北交流、权要纷争的时代背景下,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特殊性。从初入洛阳时与......
陆云《九愍》,内容模仿《九章》,兼采《离骚》《渔父》,“祖宗原意”是《九愍》的创作原则,故行文口吻,抒写情感,乃至意象选取,一......
陆云是西晋重要的作家,自古至今,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古代的陆云研究基本附于陆机之后,重在文本分析和评价。近代以来,陆云得到了全方......
二陆(陆机、陆云)出身东吴,仕宦洛阳。这种特殊的人生经历,使二陆的文学审美取向与南方、洛下文学构成了双重关联。南方文学以儒学......
陆机、陆云兄弟是太康文学的代表作家,两人在文学创作上以诗、赋为主,讲究华丽的辞藻,在文学理论上有共通之处.陆机诗文内容表达更......
明代计成的造园理论名著《园冶》中包含大量的历史典故,语句深奥,难以全盘索解。其中《兴造论》中有"陆云精艺"一句,存在疑义,各家......
陆机、陆云兄弟是西晋之世江南士人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吴亡之后 ,为了建功立业 ,维续门第 ,陆氏兄弟赴北求仕。由于当时强烈的地域......
《艺文类聚》引陆机《孔子赞》、《王子乔赞》,实为陆云《登遐颂》片段。陆云《登遐颂》中不少神仙登遐者,颇不常见,文章对其中的......
明代计成所著《园冶》是中国古代造园名著,理论精妙,文字晦涩,虽经众多专家注释、研究,仍有个别词句难以理解,"陆云精艺"就是一例......
陆机的《文赋》与陆云的《与兄平原书》作为文学批评的重要文献,阐发了当时诗赋审美化的一系列标准,反映了西晋文人的"美文"观念。......
陆云(262—303),字士龙,世称“清河内史”,吴郡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出身于吴国的世家大族。祖父陆逊文武双全,为吴国丞相。父......
六朝吴郡陆氏家族作为江东世族之首望,其在引领吴地文化形态、开拓六朝形式诗学传统等方面均有独特创造。然而,学术界在文学理论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