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转化率相关论文
利用山东省气象站的降水量资料和JRA-55、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62-2016年山东夏季整层大气可降水量、降水转化率、水汽通......
摘要[目的]研究2015年黑龙江省人工增雨潜力的时空分布。[方法]利用再分析资料计算降水转化率,并通过结合MODIS卫星云产品,从人工增......
利用79个气象台站30年的地面水汽压资料,计算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结合各站地面降水资料,计算了四川省飞机作业区域的降水转化率,分析......
水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命脉,实施人工增水是增加水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笔者根据1971—2000年30a天山山区及其周边44个地面站每日4......
为了更深入地分析青藏高原及邻近各地多变的降水气候,利用NCEP 1958—1997年月平均比湿、风及高度等再分析资料及我国实测雨量资料......
大气可降水量是降水形成的基础,二者空间上的差异特征是水资源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针对新疆降水时空差异大的特点,以降水转化率为......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蒙干旱区大气可降水量明显增加,但实际降水变化与可降水量变化趋势并不一致。本文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
为了对青海省空中水资源量及其开发潜力进行评估.文中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 (ECMWF) 提供的1979-2016年 ERA - Interim再分析资......
根据郑州站1964~2008年月平均探空资料及地面降水资料,分析了近45 a郑州夏季大气可降水量和地面降水量的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讨......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一直是我国的一个核心议题。黄河之水天上来,随着气象科学和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快速发展......
水分循环是研究气候变化中的一个基本内容,也是降水发生的基本条件之一。水分循环过程既影响着陆气之间水分交换的变化,也影响着大......
利用1981—2015年黄河上游河曲地区5个气象站的水汽压和降水量月资料,运用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经验公式,计算黄河上游河曲地区大气可......
采用1979-2016年ECMWF1.5o×1.5o逐月再分析资料及同期37个气象站点的降水资料,利用一元线性回归、累积距平、Kriging及IDW(反距离......
大气中的水汽循环是气候变化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大气环流研究的一个基本内容。它不仅是降水发生的基本条件,也和其它重要的......
利用1979—2016年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提供的1°×1°水汽通量和大气可降水量(PWV)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趋势分析法、累积距平......
本文在回顾空中水资源利用的愿景和相关研究成果、分析空中水资源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定义了白水,用以代表空中水资源.白水指的......
阿勒泰地区位于我国新疆北部,是新疆丰水区之一,其地区内具有湖泊众多,适合发展渔业,区域内的乌伦古湖是我国十大淡水湖之一,还有......
利用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近30年(1979-2008年)14个探空站的温度和湿度观测资料以及83个地面台站的月平均降水资料,分析了高原夏......
水汽是产生降水的源泉,水汽输送的异常,直接影响到旱涝的发生,而揭示水汽的辐合辐散及其时空分布,对阐明一个区域的水文气候特征具......
本文根据1971-2000年30a“三江源”地区14个地面站的月平均水汽压和降水量,运用适用于青藏高原的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的经验计算公式,......
根据拉萨站近40 a(1969—2008年)探空观测资料以及同期的地面降水资料,分析了拉萨近40 a夏季大气可降水量和地面降水的演变特征及......
利用AERONET观测网SACOL站点2006年7月-2012年7月Level 2.0可降水量资料及与其对应的地面观测资料,研究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大气......
利用计算的天山及周边地区大气含水量序列的方差值和降水转化率,分析了天山地区空中水资源的稳定性和可开发性。结果表明:空中水资......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一直是我国的一个核心议题。黄河之水天上来,随着气象科学和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快速发展......
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不仅人均占有水量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且往往与用水不协调,形成了严重的供需结构矛盾。一方面受季风......
利用1971-2010年40a柴达木盆地8个气象站及盆地外缘托勒气象站的水汽压、月降水量资料,运用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经验公式,计算了柴达......
利用1980—2009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同期西藏地区34个气象站的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和降水转化率的时空变......
有效降水对于土壤水分的补充和农作物的生长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通常认为大于5 mm的降水即为有效降水。但是有效降水的影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