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酸度相关论文
我国酸雨问题日益凸显,影响降水酸度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颗粒物对降水酸度的影响不可忽视,研究颗粒物对降水酸度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本......
贵州省开展减排攻坚rn2009年,通过各级政府和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贵州地区环境质量得到改善.2009年,贵州省城市空气中二氧化......
对2011—2015年江苏省酸雨控制区降水监测数据进行统计,探讨分析近年来江苏省酸雨污染特征及变化情况。研究表明:近年来江苏省酸雨......
利用1992-2005年邵武市的探空、降水量和酸雨资料,分析了邵武市不同气象条件对降水酸度、酸雨出现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闽西北是......
以长沙市2001年大气监测数据为基础,对长沙市区大气污染现状及SO2,NO2和TSP分别与大气降水酸度之间的关系和三者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
降水pH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降水和大气的污染状况.研究抚顺市大气污染物对降水pH值的影响并预测了未来几年降水pH值的变化趋势.结......
根据9年来降水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了莆田市酸雨污染状况.结果显示,平均酸雨率为32.6%,春季最高,夏季最低;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探讨......
对都匀市区2001~2003年酸雨降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都匀市降水pH均值<5.6,酸雨出现频率高。降水中化学成分以SO4^2-为主......
以2002—2003年福建省沿海11个城市的酸雨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850hPa高度上的风场资料,探讨各个沿海城市城郊两地酸雨的时空分布及差......
厦门市是我国酸雨控制区之一。文章利用1992-2005年厦门市的探空、降水量和酸雨资料来分析厦门市不同气象条件对降水酸度、酸雨出......
为了摸清青岛市酸雨形成过程,以1997~2001年青岛市降水观测数据为样本,分析了降水酸度与降水内各种离子浓度、电导率和降水量的相关......
自1992年以来.中国国家气象局的酸雨监测网络已观测到降雨的酸化。先前研究显示在不同地区的存在着不同的长期变化趋势.但这些案例缺......
利用2006年“珍珠”台风影响福建省期间的酸雨监测资料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对城市降水酸度分布特征及福州市短时段降水酸度进......
在误差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应用遗传算法训练神经网络权重,实现网络结构的优化。用优化......
本文利用福建九仙山和福州市两地监测的TSP资料,对高山、重点城市的TSP酸碱特性和酸化缓冲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九仙山、福......
昆明市关上点历年降水均偏酸性,且近年来酸雨频次有所增多,频率有所增高,主要是昆明市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土壤酸度及废气排放中酸性......
由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由此引起酸雨频率及强度增加,长期酸雨侵蚀造成我国大面积土壤酸化。酸沉......
分析了全国74个酸雨观测站1992~2006年的降水pH资料.结果显示,15a间中国酸雨区的整体分布格局没有重大改变,长江以南仍是最大的连续......
为了解黄山降水酸碱度和污染程度的总体特征,对2006~2011年黄山光明顶气象站常规监测的降水pH值和电导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首先从中国的酸雨研究历史出发,综述了中国近20年来的酸雨区域分布变化,指出中国的酸雨重灾区正由西南向华中地区转移,且酸雨面积......
为揭示酸雨条件下石灰土盐基离子迁移特征及其缓冲性能,对石灰土进行了室内模拟酸雨淋溶试验,探讨酸雨酸度、土层厚度、土表覆被对......
以1996—2000年马鞍山市降水常规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马鞍山市降水酸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马鞍山市......
对广州地区降水酸度、酸雨频率的年际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近十几年来广州地区的酸雨污染有所减缓,但2001-2003年有恶化的趋势。为探......
以2002~2003年福建省14个城市和1个高山的酸雨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850hPa高度上的风场资料,探讨了各城市城区和郊区及高山在不同条件......
应用集对分析法刻画历史样本之间的相似性。用多个最相似的历史样本的加权平均值作为当前样本预测值,建立了基于集对分析的降水酸度......
基于地面观测数据,分析了2002~2011年的10年间辽宁省酸雨污染特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时间上,辽宁省酸雨污染经历了污染加重和污染......
根据中国气象局酸雨站网的观测资料,分析总结了2005年全国降水酸度(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包括年均降水pH值和酸雨发生频率,统计了......
为研究颗粒物对酸性降水的作用,国内外不少学者测定了它的酸度和化学组分。大气颗粒物中的水溶性成分易溶于雨水,是酸性降水中化学......
本文简要介绍目前国外酸沉降控制对策和我国酸雨现状基本特点,针对大气颗粒物对降水组分和酸度的不同影响,提出致酸物来源、主控制......
<正> 在近代工业的发展下,特别是由于煤和石油燃料的大量使用,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越来越多,使降水酸度增高。尤其是在......
<正>2012年,大气成分研究所圆满完成了承担的各项任务,在分析方法建立、比对校验、质量控制,大气成分及相关特性的观测、模式发展......
基于地面观测数据,分析了"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宁波市酸雨污染特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15年降水pH从2010年的4.37上升到4.89;2010......
大气中含硫化合物进入降水有三种途径:①自身起凝结核作用形成云雾水;②降水对云下二氧化硫的冲刷;③降水对云下硫酸雾、硫酸盐气......
本文通过对2010-2018年辽宁省14个地级城市及县级市和县的酸雨频率、降水酸度、降水化学组分等方面,对辽宁省酸雨进行时空分布特征......
利用1991~2000年福州市的探空、雨量和酸雨资料来探讨不同气象条件对降水酸度、酸雨出现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雨量对降水酸度、酸雨出......
通过分析降水酸度和沉降量2个酸沉降控制指标,得出北京市近二十年(1987~2004)湿沉降特征变化趋势。研究发现,1998年以后北京市的湿沉降......
本文介绍了1979年11月至1980年7月期间南京市区降水酸度的测量结果。结果表明:南京市区降水的pH平均值为5.62,变化范围从4.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