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方式相关论文
隐喻和转喻的研究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最初都被认为是两种修辞手法。在传统的观点看来,隐喻是基于两个相似物体的相互代替,而转喻......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屏风与西方传统绘画中的镜子,在错综复杂、多姿多彩的画中“画”/“像”历史中格外引人关注,而且画中“屏”、画......
知识表征是人工智能活动的一个前提条件,事实上,人工智能与认识论都对知识有一个最根本的追问:知识何以可能?自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
在KEREZ的作品中,思维与场所感知总是紧密相连。但建筑的意义从来不是通过阐释或者特定元素、符号的隐喻方式加以呈现,而是更倾向于......
<正>希腊,被视为西方文明的起点,也是西方文学、西方戏剧的发源地,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西奥·安哲罗普洛斯是希腊著......
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主要研究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系统化的常规......
汉语中 ,不管是借用方位词“前、后”表示时间 (“前后式”) ,还是借用动词“来、去 /往”表示时间 (“来去式”) ,实际上都有两种......
中古汉语表示“在某一特定时间以后”,有五种不同的表达形式。这五种不同的形式背后有着共同的心理认知基础,但是与“来年”、“去年......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互动模型中,学界系统分析了话语发端的语法隐喻式,但很少见回话的隐喻衔接方式,而这一点在语用学中有充分的......
本文基于柯里思(2000)关于助动词的"根源意义"到"判断意义"是靠隐喻来实现的观点,对汉语助动词"会"和"能"的具体隐喻过程进行了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