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不育突变体相关论文
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和叶色突变体是应用广泛的两类变异,也是进行水稻育种和功能基因组研究的重要材料。本研究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
植物雄性不育材料是遗传研究和育种利用的宝贵资源,已在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和蔬菜作物上广泛应用。利用雄性不育系生产杂交种......
在自然环境中,开花植物的雄性不育突变以及高等植物的叶色突变都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植物中的雄性不育现象往往表现为植物自身的雄......
雄性不育遗传系统对于保持物种遗传多样性,增加物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是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生物学基础,也是研究核......
对野败型保持系珍汕 97B、恢复系 IR2 4、IR2 6和泰引 1号等 4个水稻材料的幼穗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培养、再生植株及对其后代进行育......
以大豆雄性不育突变体NJ89—1杂合体为母本或父本,与杂合体T266H、T259H、T273H、T274H、T277H、T295H和纯合体T259、T273、T277杂......
通过Ac/Ds转座子系统的诱变,得到拟南芥突变体DS254.它的发育进程比野生型慢,植株比野生型矮小,连座叶柄比野生型的短,花苞数目比野生型......
通过EMS诱变、背景纯化与遗传分析,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筛选到了一棵隐性单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突变体ms1502。细胞学观......
为了进一步研究花药花粉发育过程,我们通过EMS诱变,筛选到拟南芥雄性不育突变体zy1511。遗传分析表明,zy1511为隐性单位点突变。细胞......
经EMS诱变野生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群体筛选得到一株雄性不育突变体ms1142,突变体的果荚短小,不含种子。细胞学观察和扫......
<正> 杨仲南,男,教授,1965年生于浙江台州,198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系,1993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博士学位,1995-......
<正>该项成果将极大地推进杂交小麦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为中国抢占世界小麦种业竞争制高点带来突破杂种优势是指在生物界中,两个遗传......
杂种优势是培育高产、优质、高抗作物新品种的主要手段,而雄性不育系的选育直接决定着作物杂种优势育种的成功。利用~(60)Co-γ射线......
为了获得新细胞质源的水稻雄性不育系及雄性不育突变体,以解决目前杂交水稻生产上所面临的不育系来源单一的问题,人们采用了常规育种......
利用农杆菌介导T—DNA插入得到棉花雄性不育突变体,与野生型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Coker 312杂交得到F1代。F1代植株出现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