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磁效应相关论文
用地磁观测预报地震,在国内外研究历史颇长,彼此都在积累资料,同时对地磁预报地震的物理机制,也提出了不同的假说。其中压磁效应......
1996年10月19日日本九州宫崎发生71级地震,震中离鹿屋地磁台约90km。作者将子波变换后的鹿屋与武汉(或成都)台的Z时均值资料进行比......
应用人工爆炸地震,农田抽水试验,地震地磁测量以及航磁△Ta资料反演成果,探索震磁关系。结果发现:(1)地磁场强度短周期变化数量不......
地震孕育过程中,在区域应力场的作用下地应力不断积累变化,可能导致孕震区地下介质电导率的变化,并可通过感应磁效应等途径产生附加磁......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与各有关大学,在美国西部、特别在圣安德列斯断层及其临近地区布设了包括地磁在内的地球物理观测网,用以监测该......
2016年8月25—29日,国际地震与火山电磁研究(EMSEV)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兰州召开。简要介绍了这次学术研讨会及地震与火山磁效应研究......
地震现场的构造磁学观测研究表明 ,在地震之前与地震之时存在明显的磁场异常变化。震磁前兆基本上是近场效应 ,其震中距为几公里至......
以陕西关中地区泾阳、乾陵、周至3个地磁台站的地磁场垂直分量(Z)日均值及3个台站地磁场垂直分量变化与1998年1月5日泾阳Ms4.8地震......
1998年底至1999年初相继在川滇交界的盐源、宁蒗间发生了5 .3、5.2、6.2、5.0级共4次中强地震.地震前四川省境内的部分地磁台的磁......
应用小波分析空间差分法分析了泾阳台、乾陵台、周至台和郑州台的Z分量的地磁磁静日Rq值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各台的磁静日Rq值有......
将重标极差法(R/S,Rescaled range analysis)这一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引入到地震地磁前兆观测资料的处理和分析当中,并应用该方法对陕......
应用加卸载、差值、斜率法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陕西各地磁台的资料进行处理分析,结果显示:关中地区较大范围内的地磁场变化稳定;泾阳台......
系统地介绍了目前人们对于压磁效应、感应磁效应、流变磁效应、电动磁效应、热磁效应及岩石破裂过程中的电磁效应机理的认识、研究......
通过小波变换分析了泾阳地震台、乾陵地震台和周至地震台的Z时均值资料,结果显示经小波变换后的Z“日幅变差”震前3个月内存在较明......
1996年 10月 19日本九州宫崎发生 7 1级大地震 ,震中离鹿屋地磁台约 90km。分析了鹿屋台 1989~ 2 0 0 1年分钟值资料。周期等于 60m......
通过对小波变换原理的学习以及对地球磁场的初步认识,利用小波变换可以讲数字信号分解,选择相对较好的墨西哥帽小波函数,对安徽省......
以1996年12月16日发生在北京高丽营的Ms4.0地震为例,运用空间相关对该震中周围地磁台的Z分量空间相关系数RZ随时间变化及空间变化进......
对地磁记录分析的结果显示,大地震前强烈的地磁异常现象反复出现;在震中附近极震Ⅸ临震前36h至十几分钟,地磁场的特大异常数值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