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祖禹相关论文
清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考订古今郡县变迁,详列山川险要与战守利害,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是一部相当重要的历史地理、兵要地志专......
清代前期 ,杜臻、顾祖禹、陈伦炯等学者 ,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渤海周围地区的海岸、海岛和海区的地理形势 ,分析了海口、海港和海道的......
《读史方舆纪要》是清初顾祖禹所著的一部军事地理巨著,因其“经世致用”的写作目的和史地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作者对于其书所涉及的......
指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南直八》中,陈述“建安四年(199年)孙策取合肥,以雍为合肥长”和“(正始)四年司马懿拔皖”的两处失......
《读史方舆纪要》是明末清初学者顾祖禹撰写的一部历史地理名著。该书虽有多种版本流布,但多有错讹缺失,少有精本传世,严重影响了这部......
<正> 宋人称沅水下游地区为北江地区,主要包括沅陵县以西的酉水流域,北至澧水上游一线。这是宋代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自五代......
1995年,一个企业的诞生,改变了一个城市的命运 德州,因黄河得名(黄河古称德水),是一座河流文明造就的古城。正像清人顾祖禹......
<正> 中国是文明古国,是重视教育的国度。中国有一脉相承的测绘传统,独具特色的测绘传统依托不同形式的测绘教育得以传承下来并发......
<正> 从十四世纪到十九世纪初期的明、清两代,正是我国封建社会进入末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之时。随着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地理......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蕴涵了独具一格的军事地理思想,但其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学界对顾祖禹编纂思想和地理思想已有了较为......
<正>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二》中引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现今的三峡是指瞿塘峡、巫峡、西陵......
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多多,榜上有名的已有100多座。这些城市当年选址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地考虑了风水宜居诸因素。在这里,选择包括......
历史地理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著作之才,接踵而出,自古历史地理文献数量多,内容丰富。在历史上诸多地理书中撷取东晋常璩的《华阳国......
<正> 隋开通济渠的流经路线,古代文献记载不一,近代一些国内外的著述争论颇大。分歧最大的是商丘以下一段的真正流向。一说先在徐......
寒雨拍打着江南一所破败的庭院。自从清军入关后就隐居乡下的顾柔谦贫病交加.已是奄奄一息。回想一生吮笔含亳.孜孜不倦地进行军事地......
在《读史方舆纪要》中,顾祖禹认为,人类的历史活动一定是在具体的地域中展开的。对于人类的政治活动与军事活动而言,地利是重要的凭借......
<正>近年来,中国古都学研究业已有了相当大的进展,取得了丰硕学术成果.本文仅就历代建都思想予以梳理与阐释,以补这方面研究之阙.......
清初顾祖禹具有丰富的建都思想:认为都城区位的选择虽应考虑多种因素,但地理形势应位居首要;都城选址通常是以国家战略为出发点,综......
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发展李健超一中国近代地理学发展的历史渊源与国势背景地理学是我国古老的学科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知道......
顾祖禹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军事家,且是一位图书编撰家。本文论述顾祖禹在图书编撰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着重分析了著作......
<正> 明末清初的的顾祖禹,字景范,号宛溪子。他是以(《读史方舆纪要》这一部巨著而享有盛名的地理学家,也是一位坚持民族气节的爱......
作为一门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新兴学科,环境史注重研究自古至今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这不仅与现代历史地理学以......
<正> 一、顾祖禹生平 明末清初之际,学人倍出,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1631—1692)就是其中的一个。顾祖禹,字景范,号廊下,江苏......
顾祖禹是明末清初之际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他一改晚明以来文人空言误国的学风,主张务实治学。他奉父命而作的《读史方舆纪要》,着......
<正> 一作者于斯编《凡例》对书名尝有明确阐释:“地道静而有恒,故曰方;博而职载,故曰舆。……是书以古今之方舆,衷之于史,即以古......
<正> 自古以来,我国就产生并发展了丰富的军事知识和军事理论,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孙子兵法》、《尉缭子》,到唐宋时代的《李卫公问......
论《读史方舆纪要》稿本出版的价值和意义施和金最近,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了上海图书馆珍藏的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稿本,上海图......
《读史方舆纪要》是明末清初学者顾祖禹撰写的一部历史地理名著。该书体大思精,自问世以来深为世人所推崇。该书虽有多种版本流布,......
明代山西镇边亦称太原镇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外三关.山西镇边西起山西保德的黄河岸,经偏关、宁武、雁门关、平型关后,南折经龙泉关......
上党地区位于晋东南,是太行山脉西南部的一块高原地区。其地势险要,关山伟固,易守难攻,自古为战略要地,向为兵家所必争,成为历代“建功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