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地区相关论文
山西上党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明初,雄山仇氏家族就秉持同居共财的理念,遵循着大家庭聚居的模式。同时,在族人的合力下,家族经济持续发展......
迎神赛社是以“春祈秋报”为核心,“祈福禳灾”为目的的民间祭祀活动。在上党迎神赛社的供盏环节中,涉及有丰富的宫廷乐舞、戏曲杂......
作为独立的行政区划与地理单元的结合体,山西地区在隋唐五代历史中具有特殊地位。本文将该地区的隋唐五代墓葬置于整个北方墓葬系......
李惟馨(约1328—1389),字庭芳,潞州上党荫城(今山西省长治县荫城)人。元末入仕,累官至兵部尚书。明代洪武初年(1368年),曾短暂应明太祖征辟,入......
一 李龙太是河南省林县西诸翟村人,1938年,年仅11岁的李龙太来到了山西省长治县林移村(这村人全是从林县逃荒来的)。那时,上党地......
1939年2月,薄一波率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一纵队由沁县辗转来到了地处深山的沁源县,驻扎在了距县城10公里处的阎寨村。阎寨村位于县......
隋代的石刻书迹相对较少.山西上党地区所见的隋代石刻,书体以楷书为主,风格上大都以朴厚纯实,自然天趣见长,且保留了汉隶遗韵,字画......
本篇论文主要以上党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对上党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上党地区体育旅......
春秋战国时期,对天下大势走向产生过深刻影响力的晋国、韩赵魏三国和秦国五个诸侯国,都对上党地区进行过激烈的争夺,通过上党地区对上......
山西省壶关县成才学校创办于1993年6月,是上党地区创办最早的一所民办初中。学校于2005年整体搬迁,占地面积百余亩,建有教学楼三栋......
<正> 1939年12月,国民党发动抗战时期的第一次反共高潮,阎锡山调集六个军的兵力,分三路进攻驻晋西隰县、孝义一带的抗日决死队第二......
党参,桔梗科党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原产于山西省上党地区,根似人参,俗称为“党参”,是一种中医常用补气名贵药材,其药用价值部分为根......
“三和面”是长治郊区和长治县长子县屯留县壶关县民间农户最喜欢吃的一种面条这种面条是用白面豆面小粉混合做成的,故也称“三合......
文章从史志、考古和文化遗产中寻找佐证,对上党地区古代的音乐歌舞、百戏杂技、说唱艺术、地方戏剧的发展,衍变及历史轨迹作了梳理......
在主要蜜源开花流蜜时,提交尾群和分蜂都会不同程度地削弱蜂群的采集力,影响整个花期蜂群的采蜜量.据测算,至少则减产1/3,多则一半......
我采用定地加小转地养蜂已经35年,经历了上党35个刺槐花期.其中有11个丰收年,11个歉收年,12个绝收年.从中体会出洋槐花泌蜜规律,总......
年过花甲的摄影师程画梅,在近10年时间里,走遍山西古上党地区的100多个乡镇、500多个村庄,行程16万多公里,拍摄记录下了金、元、明、清......
在我们上党地区,老百姓早餐一般都吃小米饭。从前,每到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小米饭做成炸油饼用来馈赠亲友,可是如今这个习惯虽然没有......
古戏台作为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无法再生且不可复制的,但当下对古戏台的保护却微乎其微,导致很多戏台年久失修坍塌或破......
上党地区,是指晋东南以长治为中心的长子、屯留、襄垣、潞城、壶关等10余县,古为上党郡辖地,故名。这里东居太行,西临太岳,地势险要,自古......
三嵕信仰是上党地区最具特色的神灵信仰之一。碑刻记载它最早出现在五代后周世宗时期,宋代对三嵕信仰的推崇达到高峰,被赐额"灵贶"......
山西人向来以富商大贾和诚信经营而闻名寰宇。明清时期,尤其是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晋商成就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但鲜为人知的是明......
以长治为中心的上党地区是全国最早解放的地区之一,1946年1月1日中共长治市委市政府成立后上党地区全境解放。抗日战争结束后,连续......
学位
整理者按:马宁是新中国空军第三任司令员,同时也是空军历史上第一个“会飞”的司令员。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身经百战,曾先后......
<正>昆曲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在中国戏曲艺术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曲的......
<正>上党八音会,主要流传于长治、晋城一带。在农村,乡亲们都叫她"家伙",每到迎婚嫁娶、开业典礼、欢送新兵等时,都要请他们助兴。......
<正>1945年8月15日,日本刚一宣布投降,蒋介石立即就办两件事:一是电令华北、华中和华东的日伪军,只能向国民政府及其军队投降,不得......
武器为战争制胜之本,任何军队都非常重视兵工生产,我军自红军时期就有了简单的制造武器的工厂。抗日战争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解放战争......
<正>今年9月23—26日,我参加了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大学历史系联合组成的“炎帝文化考察团”,到山西高......
<正>巍巍太行,民族脊梁。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太行山地区先后开辟了晋察冀、太行、太岳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在这里,无数英雄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