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应力旋度相关论文
本文利用1993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由卫星高度计资料导出的地转流异常场数据,用几何方法探测识别并追踪了北太平洋的中尺度涡,共找到......
海洋环流的基本理论认为,动力学上密度场的结构与相关环流动力场密切相关,上层海洋的完整描述必须能够同时给出密度场及相关速度场......
北太平洋和热带太平洋的海洋一大气相互作用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占重要地位,是影响我国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利用近50年来海洋......
通过对南海季风实验(SCSMEX)期间布设于南海中部的3个ATLAS海洋锚定浮标所观测的资料进行Morlet小波分析,发现南海次表层水温存在......
黑潮出现变异特征并不是孤立的,它与全球海洋变化有关,特别是与PDO及ENSO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另外,黑潮本身的变化也是个大尺度效......
利用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辽东半岛顶端海域上升流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
南海受季风影响非常显著.利用NECP资料分析南海表面风应力旋度场的季节及年际变化,发现海表风应力旋度场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海表风应......
基于缺口处的西边界流流态存在迟滞回归现象,使用1.5层约化重力浅水模式,研究了受山脉与地形影响的局地风急流对西边界流流径的影响......
通过SODA再分析资料和AVISO观测资料研究了斯里兰卡穹顶区(SLD)的迁移和消散机制.斯里兰卡穹顶区是孟加拉湾西南部的一个气旋涡旋,......
利用日本气象厅(JAMSTEC)所提供的Argo格点温盐资料,系统地研究了棉兰老隆起(Mindanao Dome;MD)的三维结构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MD的水平......
通过对欧空局提供的ERS卫星微波散射计风场资料的再分析,研究了南沙群岛海域的风场特征,主要包括南沙群岛海域的东北季风和西南季......
一般认为, 吕宋海峡北南两端压力梯度或深度积分的动力高度差是太平洋水通过吕宋海峡西侵南海最直接的动力学。这一动力高度差与吕......
海洋温跃层是介于上层暖水与下层冷水之间水温出现急剧下降的层,是上层海洋中主要的物理现象之一。海洋中的温跃层是海洋学科研究......
通过对南海季风实验(SCSMEX)期间布设于南海中部的3个ATLAS海洋锚定浮标所观测的资料进行Morlet小波分析,发现南海次表层水温存在显......
中南半岛近海偶极子结构是指在夏季与越南离岸流伴生的一对中尺度涡现象,其中气旋涡位于离岸流北侧,反气旋涡位于离岸流南侧,偶极......
热带西北太平洋存在着复杂的海洋环流系统。这里是世界上最强的西边界流之一黑潮(Kuroshio)和棉兰老流(Mindanao Current)的生成发源地......
基于2008、2010、2012和2014年我国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白令海获取的水文观测数据,结合历史共享资料,通过对白令海水团、上层海洋热......
利用长时间序列的石垣和基隆两个验潮站的海平面高度记录 ( 1 8年 )计算了台湾以东的黑潮流量 ,并结合风应力资料 (SODA) ,探讨了......
全球变暖背景下沿岸上升流的年际变化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1982—2012年的海表面温度和风场资料,分析了琼东上升流的强度......
利用调查数据及遥感数据揭示了2013年南沙群岛海域温跃层的季节变化特征,温跃层上界深度平均值春、夏、冬季基本一致,介于45~47m之间,......
北极是地球的冷源,在全球气候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北极气候在过去30多年正在发生快速变化,影响着全球尤其是北半球的环境和......
本文利用1993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由卫星高度计资料导出的地转流异常场数据,用几何方法探测识别并追踪了北太平洋的中尺度涡,共找......
本文主要基于黑潮流态存在迟滞回归现象,研究了受山脉与地形影响的局地风急流对吕宋海峡处黑潮流径的影响。首先使用1.5层约化重力......
海平面变化研究的目的在于掌握其变化规律,预测其未来变化及其可能对人类生存生活环境产生的影响。本文使用Topex/Poseidon(T/P)卫......
利用1955-2002年48年热带、副热带太平洋地区次表层温度距平资料,构造了温度距平极值深度分布的曲面图(MSTA),它很接近20℃温度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