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科奇海相关论文
对楚科奇海中部沉积物岩芯中的硅藻进行鉴定,共发现52个属97个种。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可将该岩芯分为3个硅藻带。5-3.5 cal ka BP期间......
东西伯利亚海及附近海域位于对全球气候变化极为敏感的北极边缘海区域,它的环境变化可以通过各种正负反馈机制,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
北极快速变化背景下,通过白令海峡的太平洋入流通量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和增加趋势。其中,太平洋冬季水(PWW)作为西北冰洋重要的营养......
白令海和楚科奇海分别作为亚北极和北极的边缘海,因广阔的陆架面积和夏季高生产力,使两海域成为夏季CO2强汇区。然而近几十年伴随......
本文基于可以同时接收包括北斗、GPS和GLONASS在内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定位模块和铱星远程通讯模块,介绍了长航时、适用于全球水......
中国第9次北极考察航次于2018年7月20日至9月26日执行,在白令海、楚科奇海、楚科奇海台、门捷列夫海岭和加拿大海盆开展了物理海洋......
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人为CO2增加引起海水的pH值和碳酸盐饱和度下降,即海洋酸化(Ocean Acidification,OA),目前已成为严重威胁海......
北极东西伯利亚陆架是世界上罕见的宽广大陆架,发育特色的沉积体系,具有复杂的海洋环流以及强烈的陆源物质和淡水输入。研究其现代......
本研究以生物分析为基础,结合同区域沉积物样品,通过8种金属元素(Zn、Fe、Cu、Cr、Cd、Mn、Ni以及Pb)和稳定同位素比值(C、N和Pb)的......
楚科奇海和白令海位于北极海区的西部,是连接北冰洋和太平洋的重要通道。国际上对北极海区的小型底栖动物研究较少,在这两个海域甚至......
袁绍宏这位35岁的中国极地考察船“雪龙”号船长,七赴地球的南、北两极。在他现今的航海生涯中,曾经10次穿过的西风带,成功地找到......
通过科考活动,科学家得出初步结论,北极永冻土是破坏大气臭氧的元凶北海之路科考队是8月初从俄罗斯西北部阿尔汉格尔斯克出发,穿过......
此次永盛轮试航北极东北航道共有5名技术专家随船,在他们凯旋之际,我刊采访了其中的两位,请他们谈谈首航感受。
During the Trium......
楚科奇海C-8短柱沉积样中检出甾醇化合物碳数C27、C28、C29和C30双键位置在5-和5,22-及22,24-的甾醇;白令海B2-9短柱沉积样中检出......
根据1999年7—8月“雪龙”号考察船在楚科奇海采集的样品,运用PRIMER软件分析该区网采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
Current data from a moored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ADCP) deployed at 69?30.155′N,169?00.654′W in the central C......
2003年夏季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楚科奇海及其海台区进行了叶绿素a浓度与初级生产力的现场观测。结果表明,观测海区叶绿......
1999年7月~1999年9月我国进行了首次北极科学考察,实现了北极地区海洋地质研究零的突破.这次考察取得了大量的沉积物样品,同时还获......
北极楚科奇海大气气溶胶中铅浓度为0.17~0.96ng·m-3,平均值为0.46±0.27 ng·m-3.气溶胶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和铅的......
对取自北极楚科奇海及加拿大海盆的10个沉积物岩芯分别在4℃、25℃培养温度下进行硫酸盐还原菌(SRB)分析,结合首次北极科考海洋沉积......
用平板法分别在4℃和25℃时对北极加拿大海盆和楚科奇海10个沉积物岩芯中的锰细菌进行培养,并测定了检出率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4......
9月27日,参加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的我院海仪所范秀涛、刘雷两位同志圆满完成任务返回上海。本次极地科学考察,区域南北纵贯434......
1引言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CO2浓度由280ppm剧增至375ppm,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海洋作为大气CO2的“汇”之一,每年可吸收人......
陆架区沉积物间隙水的营养盐再生是水体营养盐补充的重要途径之一。楚科奇海陆架区中部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分布,是物理和生物......
2008年夏季中国第3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利用锚碇潜标对北冰洋楚科奇陆架海域进行了为期33d的海流剖面、近底层温度与盐度连续观测......
埋藏在海洋沉积物中的有机碳是大气二氧化碳的净汇,而埋藏过程主要发生在陆架区。北冰洋拥有全球最大的陆架,接收大量来自河流和沿......
对中国首次(1999年)和第二次(2003年)北极科学考察在楚科奇海及邻近的北冰洋深水区采取的47站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碎屑重矿物鉴定分析。结......
对研究区内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所取的表层海水颗粒物的浓度、显微组成、有机碳、氮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楚科奇......
对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在楚科奇海获取的悬浮体样品进行悬浮体及其颗粒组分特征的分析,旨在了解楚科奇海悬浮体分布、成因特征以......
楚科奇海及邻近的北冰洋深水区表层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分布受源区母岩和海区环流结构所制约.来自加拿大马更些河的物质富含高岭石......
1999年7月和2003年7月在北极科学考察中获取的楚科奇海海底表层沉积物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分析结果表明,楚科奇海海底表层沉积物有机碳......
对中国第2次北极科学考察海洋表层沉积物(0~1cm)中硫酸盐还原菌进行4℃、25℃的培养实验,结合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海洋沉积物硫酸盐还原菌......
用平板法对取自北极加拿大海盆和楚科奇海10个沉积物岩芯中184个样品进行铁细菌检出率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4℃培养时铁细菌的检出......
根据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的资料 ,分析了楚科奇海浮游动物的物种和生态类群以及群落结构的多样性 ,报道了浮游动物不同群落的地理......
在1999年北极夏季期间对楚科奇海和白令海的海洋低温微生物进行了调查。在楚科奇海,海洋细菌和海洋真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00%和>94%,其......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于8月20-23日在楚科奇海浮冰区联合冰站实施了为期4天的短期颗粒有机物通量研究.结果显示真光层的颗粒......
根据 1 999年 7月至 8月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雪龙”号考察船在楚科奇海 ( 66°0 .3′N75°1 8.6′N ,1 5 3°36.5′W 1 74......
利用2008年中国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的机会,分析夏季楚科奇海微微型、微型浮游植物和细菌丰度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它们与楚科奇海水团......
对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楚科奇海采集的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γ谱分析.结果表明,210Pb的比活度介于16.0~76.6 Bq·kg-......
对采自北极的23个站的底栖贝类遗壳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这些贝类遗壳计有17个种,其中双壳纲13种,腹足纲4种.根据鉴定到种的13个种可将所......
根据2008-08-05-09-07在楚科奇海布放的一套浅水潜标系统(71°40′1.4″N,167°58′54.6″W)获得的海流剖面资料及温盐资料,......
本文用MPN法测定楚科奇海和加拿大海盆表层沉积物中好气异养细菌(GAB)的含量,并对其地理学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GAB的检......
依托第3次、第4次、第5次北极科学考察在北极楚科奇海采集的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碱液连续提取法对生物硅含量进行分析,以探讨楚科......
1999年夏季在楚科奇海、白令海采用30 cm×30 cm箱式取样器,取得16个站位大型底栖生物定量样品.经分析研究有大型底栖生物92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