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后相关论文
北宋哲宗年幼,太皇太后高氏权同处分军国事.高氏和司马光等反变法派为全面废除新法,建 立了行之有效的“垂帘体制”.元祐垂帘虽是......
后妃出家是北朝佛教的一大特色,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对于我们客观认识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产生的社会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正>平易近人的大名人苏东坡不仅是千古名人,他在当时就是大名人。他二十二岁考上进士,主考欧阳修就预言他的成就一定会超过自己。......
一、引言:关于苏辙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叔同,晚号颍滨遗老,北宋眉州(今四川眉山)人。众所周知,北宋的眉山苏氏父子三人(苏洵、苏轼、......
宋代建元与政治李华瑞自汉武帝始建年号以降,年号作为中国历史传统的纪年法和某一世袭系统中帝王个人统治的标志,一直沿用至清末。统......
宋哲宗元祐八年之间,旧党中一部分士大夫从国家命运出发,为避免党争的日趋恶化而进行了数次调停。它作为旧党调和新旧两党关系的一......
<正>元丰八年(1085年),年仅三十八岁的宋神宗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宋神宗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折腾的一生,可以概括为如下四个关键词......
<正>《宋史》卷471至卷474为“奸臣传”,四卷共收好臣21人。其中卷471列奸臣6人,即蔡确、邢恕、吕、惠卿、章惇、曾布、安惇。这份......
<正>赐烛是宋代诸多赏赐中的一种,和其他赏赐一样,赐烛也是帝王表达恩宠、倚重、劝勉的一种方式,并且逐渐形成制度。赐烛一般分为......
<正>党争的根源宋代的党争,早在开国之初,宋太祖就有所预感和警觉。建隆三年(962),针对官员产生最重要来源的科举考试,赵匡胤明令:......
<正>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元佑年间历任要职,官至门......
<正> 章惇(1035一1105年),字子厚,北宋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出身于官僚家庭。其父俞“起家至职方郎中,致仕”,“累官银青光禄大......
北宋时期(960—1127),宋辽夏三个政权相互制约,相互并存,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势。三个政权在经济上有往来,军事上有争斗,文化上......
<正> 自御史中丞王化基在宋太宗淳化二年(991)提出“省冗官”以后,冗官问题就成为北宋各代君臣们议论的一个中心话题。王禹偁在真......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文学艺术全才,同时又是一位政治家。他26岁步入仕途,为官40载,官职最......
宋神宗死的时候只有38岁。这个胸怀大志的理想主义者平生只做对了一件事情:发动变法。他也只做错了一件事情:停止变法。有人指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