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王国相关论文
公元4世纪起,高昌地区逐渐成为吐鲁番盆地的经济中心、西域最为丰腴之地,高昌城也借助于地处“丝绸之路”要冲的交通优势,发展成为......
荒废的古城 在吐鲁番市东45千米处火焰山南麓的木头沟河三角洲,有一座广为人知的古城遗址,这就是高昌古国都城的遗址。这座古......
从两汉至魏晋时期,由于屯戍和战乱等原因,以汉人为主的内地移民陆续迁居吐鲁番地区,并于460年在此建立了一个地方性政权———高昌......
本文通过对吐鲁番出土十六国时期高昌郡和高昌国文书的辨析,结合史籍对高昌历史的记载,在租、调、役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具体的讨论,力图......
高昌王国是公元四百六十年至六百四十年,在新疆吐鲁番盆地存在了近两个世纪的汉民族地方封建政权。高昌王国地处吐鲁番盆地,由于高......
<正>高昌王国是公元460年——640年建立在今新疆吐鲁番地区的一个政权,《北史》、《魏书》、《北周书》、《梁书》、《南史》、《......
S.2838《维摩诘经》是敦煌发现的一卷高昌王国写经。本文首先考释了题记中所说的“清信女”为高昌公主,“父王”为高昌王麴文泰,“太......
2018年伊始,安徽美术出版社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袂推出《中华宝典—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法帖书系》,本刊从2018年第一期开始,陆续刊......
从传供状和客馆文书看高昌王国与突厥的关系钱伯泉突厥是我国古代的北方民族之一,6世纪中期崛起于阿尔泰山和东部天山之间,先后击灭准......
<正> 高昌原是车师王国前部的疆域,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之后不久,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又在车师王国前部的高昌壁设立戊己校尉,......
《宋史·高昌传》载:王延德受宋太宗赵炅派遣出使西域高昌回鹘汗国(今新疆吐鲁番),于太平兴国七年(982)到达北廷,在别失八里(今新疆吉......
<正> 吐鲁番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灿的明珠,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发详地之一。长期以来,许多海内外学者致力于吐鲁......
高昌王国(460-640年)是新疆历史上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地方政权。高昌王国地处吐鲁番盆地,是陆路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地,本文拟在......
<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火焰山人民公社的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狠抓革命,猛促生产,大兴水利。......
【正】 在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关土地文书可分为三类。一是土地收授文书(给田、退田、欠田文书),反映出均田制下民户与封建国家的......
高昌王国时期,吐鲁番地区的郡县地名有了很大的发展。阚、张、马朝时,基本承袭沮渠大凉建制而略有调整,形成为一都一郡六县规模。......
高昌王国时期是维吾尔族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维吾尔族设计思想随着其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和先进物质文化的深刻影响发生了......
【正】 由著名史学家翦伯赞主编、北京大学历史系部分教师编写的《中国史纲要》,共四册,七十二万字,上起原始社会,下迄一九一九年......
五船道与伊吾路王宗维一、"五船道"的提出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奉命出使月氏,约之共击匈奴,途中为匈奴所获。元朔元年(前128年)他从匈奴中......
<正>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唐灭高昌麴氏王国(今新疆吐鲁番地区)。这在当时既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也是一个极富争议的问题。前......
<正>高昌古城因"地势高敞,人庶昌盛"而得名。1961年3月,它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同时也是国家文物局公布的"......
吐鲁番阿斯塔那48号墓出高昌王国多件诸城"丁输木薪额"文书,经考订作了完整的内容复原。通过排比研究,确定为章和初或以前王国对全......
<正>中国东、南面是大海,西面是沙漠、高山,北面是戈壁、森林,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当中,不利于与外界的沟通。但是,中国自......
<正>编者:本文为作者在德国美因兹大学《中国与德国葡萄酒文化研究》国际研讨会上的报告,我们进行了编辑,并分为4期连载,本文为第......
期刊
<正> 根据上文的论述,内地各省市共有15年以上的古都计有53处,涉及的王朝或政权172个;不足15年的古都计有79处,涉及的政权90个;未......
古代高昌王国(460-640年)位于中西交通的要道,是丝路贸易的重镇。高昌商业贸易的发展深受丝绸之路国际贸易的影响和制约,是中亚、......
吐鲁番古墓出土了几十件随葬衣物疏,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相关社会意识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目前为止,专门研究这些随葬衣物......
长葛市翦氏维吾尔族长葛市剪氏维吾尔族,始祖湖南桃源,始祖的原籍是新疆哈密,上追溯到成吉思汗4仁即南宋宁宗嘉定2年,高昌王国回鹘王亦都......
<正>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市以东约30公里的三堡乡,为吐鲁番盆地北缘与火焰山南麓戈壁接壤的冲积平原地带,周围地势平展。其北距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