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隐公相关论文
莒县境内的浮来山,位于莒国故城西约9公里处,峰峦迭翠,泉流回环。关于它神话般的传说,清雅灵秀的风姿,不仅使海内外闻者神往,而山......
【拼音】liàng lì ér wéi 【成语故事】公元前712年,郑庄公借口许庄公不听周天子的命令,联合齐、鲁两国消灭许国,在处置问......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一九八二年九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版)是一部颇受欢迎的历史文选教科书。但有些问题似还可商讨。 (......
摘 要:鲁隐公,名息,鲁国第十四代国君,在位十一年。“隐”是其谥号,正如谥号“隐”字“不尸其位曰隐”的含义,他的一生灿烂而悲壮,是一个......
介休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那里繁衍生息。据史料记载:鲁隐公五年(前718年)“曲沃庄伯伐翼,晋翼侯奔随”。随就在介休城......
人名是历史叙述中的重要因素。司马迁在编撰《史记》时,为使书中人名前后一致,对不同史料中同人之异名做了一些修定。修即删修,定......
<正> 《春秋经》为孔子所修定,自古以来无异说。《春秋经》为依据《鲁春秋》修定者,也是无人否定的事实。《鲁春秋》的年限很长,《......
<正>《左传》是《春秋》三传之一,是编年体的春秋史,相传为鲁人左丘明所著,记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悼公四年(前464)的二百六十......
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一直写到鲁哀公14年(公元前481年),人们把这段历史称之为春秋时期。有人说,之所以叫"春秋",是因为孔子写了本......
<正> 在我国所有史书古籍中,采用干支纪时,自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2年)二月己巳日起直到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止,连续纪日已......
【正】 (一) 我国自古以来,采用了一种用干支计时的方法—用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所谓“干支”是指“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春秋初期鲁国也是国势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在鲁隐公时期,郑、齐相继小霸,而鲁国最终未能霸。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鲁隐公处于"......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事详明的编年史《左传》(《春秋左氏传》),有一篇《臧僖伯谏观鱼》的文章记载:隐公五年(公元前718年)春季,......
《春秋》中国君的"礼政"观体现,以《左传》的臧僖伯谏鲁隐公观鱼为典型。臧僖伯之谏所折射出国君的"礼政"观是整个春秋时代"礼"文化产生"......
在其执政的第五年,鲁隐公曾有一次棠地“观(矢)鱼”之行。《春秋》三《传》对此皆持批评态度,认为他违反了相关礼制。事实上,这一看法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