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嗜盐古生菌中两株溶原性病毒的相互作用研究

来源 :中国微生物学会第十六届全国微生物学教学和科研及成果产业化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ysses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至目前,已有近120株古生菌病毒被研究、报道.相较于6200多株原核噬菌体而言,对古生菌病毒的遗传及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且目前报道的绝大多数古生菌病毒是从环境中分离得到,对于溶原性病毒的研究则少之更少.本实验室从湖北应城盐矿分离得到一株极端嗜盐古生菌Natrinema sp.J7,其实验室衍生株Natrinema sp.J7-1和Natrinema sp.CJ7的染色体序列完全相同,差别仅是所携带的质粒,J7-1菌株携带质粒pHH205,而CJ7菌株不含任何质粒.通过对J7-1菌株进行丝裂霉素C(MMC)诱导,我们先后分离得到两株溶原性病毒:SNJ1和SNJ2.其中SNJ1病毒颗粒呈二十面体球状,含内脂质包膜,基因组以游离的环状双链DNA形式存在于宿主细胞质中(即早期认为的质粒pHH205),属于球脂病毒科(Sphaerolipoviridae).SNJ2病毒在电镜下呈有包膜不规则状,前病毒整合在宿主的染色体上,属于多形性病毒科(Pleolipoviridae).
其他文献
  水产微生物学是水产养殖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该课程对专业课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为了保证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构建了具有水产养殖专业特色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生命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由己故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土壤微生物学家、农业教育家陈华癸教授创建
  教学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是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高等教育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和中西部高
  将微生物学实验课程设计成微生物学科研项目,设置环境微生物多样性调查,产酶微生物的筛选、鉴定、培养与选育,水质微生物学检验等若干个模拟研究实验模块。每个实验模块围绕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步入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新时期。慕课的开发与建设将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
  互联网让人们充分受益的同时,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冲击,部分学生即使是在课堂上也沉湎于手机.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手机在课堂上为课程所用一一由教师控制
  “微生物学”是生物学重要内容,是全国高等院校生物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给学生提供基础的、系统的、前沿的微生物学知识和理论。随
会议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学科交叉、学科间相互渗透的时代。从多学科角度出发,使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研究和解决生命科学问题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特点。这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复
  大学生是科研创新的后备力量,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综合性大学本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科各个专业的主干基础课,也是分子生物学、生物医药、发酵工
  黄豆豆渣的营养价值较高,往往被直接丢弃,小球藻富含单细胞蛋白,具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价值,将酵母菌和小球藻混合发酵豆渣是很好的资源利用方式.本试验以新鲜豆渣为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