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幼儿审美意识的培养研究

来源 :2019教育发展研究规划科研成果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anb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实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同样对儿童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审美能力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理解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等。其中,审美感知能力可以说是儿童进行审美体验及活动的必要条件和基础,也是其有效感知美、欣赏美并且积累丰富内在情感的前提和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美的感知欣赏能力比美的创造能力更为重要,一个对美感知迟钝的人谈不上欣赏,也很难想象他能创造出美的事物来。因此,有关儿童审美意识的研究是一个有必要并且值得进行深入探讨的领域。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的教育观念逐渐从较多地关注智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的层面上转向关注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在这样的全面发展教育中审美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教育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受教育者认识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作为教育的领域之一,美育不仅发挥着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同时也在其他各育的融合、交叉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其他文献
20 世纪末,素质教育在我国悄然兴起,主张"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随之,新课程标准制定了情感态度目标,将情感态度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必修基础学科课程,如何将生物教学与情感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合,有效实现情感目标是新常态下生物教师必须要关注的内容。生物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物学习的情感教育要求,与赏识教育相辅相成,密切联系。同时,生物科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学科。生物科学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教师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问题上,确实存在着"不愿做"、"不会做"、"不宜做"的"三不"现象。"不愿做"是态度问题。认为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难管理,班主任工作很辛苦,风险大,吃力不讨好,弄不好两头受气,自寻烦恼、不值得。"不会做"是能力问题。一些教师能基本胜任教学工作,但缺乏当班主任的能力,不会管理班级,不会组织活动,不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在学生中没有威信;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效果
我国先前基础教育中的课程内容普遍存在难度大、内容繁多、知识偏颇陈旧、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等不足,而改革后的课程内容要联系社会、生活、科技发展,重视学生的经验,培养学习兴趣,习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此后2003 年修订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标准》)要求注重生物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众所周知,生物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环保、经济、医疗保健,甚至日常活动等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 版)》(以下简称《标准》)中主要采用袁孝亭学者在《中学地理素养教育》一书中总结的观点,将地理学科能力分为两种类型:包括提出问题、信息加工、表述与交流和综合实践等能力的地理一般能力,包括空间思维、综合分析、预测与推理等能力的地理特殊能力。《中学地理素养教育》对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归纳了以下几个核心建议:第一,创设更多的条件,开展学生对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的比较观察和分析
现阶段数学课堂上,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授课方法单一固定,从而造成课堂氛围沉闷缺乏活力的现象,而且学生多数时间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探索的过程中,导致课堂学习效率降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善于动手,勤于探究,着重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当中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使学生和谐融洽的融入到社会环境中。小组合作学
在世界教育蓬勃发展的潮流中,中国的教育也走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音乐教育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同时,随着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施行扩大招生,普通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也随之迅速的增加,这就对我国现有的声乐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模式。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很大变化,更加注重了人才的综合性、实用性等。这些情况的出现,使得以往的声乐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培养
职教界依据自身的领域特征、社会责任、发展规律和时代诉求,持续描绘并完善着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指出,现代信息技术是改造职业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不二选择,必须要以现代信息技术带动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技术是机制创新的显著特征,职教教学现代化的实现重点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加速了职教教学现代化的步伐,也已取得了诸多骄人的成绩,但相关问题也随之涌现,因此需要
在经济发展的主导下,以全面提升公民素养,大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改革则成为了国际社会一致的议题。我国在2014 年提出"要加快制定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并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一重大举措彰显出我国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突破,即从重视学科内容和教学过程转向核心素养和学科技能的塑造。同时表明,发展核心素养早已是各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程和学科是学校教育内容的基
目前,国外的发达国家像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等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起步较早,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而且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具有早期性、个性化、实用性、专业性和连续性等特点。许多国家在小学、中学阶段就安排职业教育课程,介绍不断变化的职业市场情况和社会需求情况,并在学生面临升学的时候,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个性、能力等方面的测评,为学生报考合适的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担承担起培养高端技术人才的重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就明确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培养出当前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以培养出综合应用型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