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光二极管的发展与挑战

来源 :2011’全国半导体器件产业发展、创新产品和新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laoshi_im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述了目前市面上商业化的AC LED产品与技术,例举了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目前产品主要有韩国首尔半导体公司的Acriche系列,以及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的相关产品,产品比较单一,应用面有待拓宽。AC LED刚刚步入成长期,在发光亮度、功率等方面还不够理想,但AC LED的应用简便、无需变压转换器和恒流源,以及低成本、高效率己显现强大的生命力。放眼未来,AC LED极有可能成为室内照明应用以及背光源,微型显示等应用方面的主要产品,因此;AC LED未来发展的趋势,除了积极走产学研的发展道路,实现AC LED的量产化、多样化以外,还要持续提升AC LED相关技术,加强专利布局,设计新颖的芯片电路结构,进一步提高芯片的利用率和总体发光效率,解决闪烁、散热、使用寿命、防触电等难题,前景诱人。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快恢复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及软度因子的定义,分析了软恢复特性的影响因素,着重介绍了提高器件软度因子的工艺方法。结果表明:n缓冲层对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特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只对缓冲层结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可以预见通过对n缓冲层进一步优化设计和改进工艺,二极管反向恢复软度可望得到进一步提高。
本文通过对恒流二极管结构及其特性的介绍,分析了恒流二极管工作及其电流维持恒定的原理;基于耗尽型MOS产品设计流片的CRD参数满足应用需求,对恒流二极管的应用及未来的市场前景进行了介绍和展望。
为了满足开关电源系统对功率器件的要求,基于深槽刻蚀工艺制作出了耐压为690 V左右的超结VDMOS器件,并通过Sentaurus TCAD软件和实测结果加以验证.该器件成功的突破了传统VDMOS器件的“硅限”,在保证击穿电压的同时,实现了特征导通电阻约为25 mΩ.cm-2.而且其动态性能和耐受性接近或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如漏源额定电流值为10A的器件工作在雪崩态的电流峰值可达10.28 A,在体
截止频率是RFLDMOS在应用中的重要特征,本文分析了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影响器件截止频率的主要因素,并主要讨论了LDMOS漂移区与沟道的参数对其内部寄生电容与跨导的影响,准确研究了在正常工作条件下,LDMOS工艺参数不同对其频率特性的影响趋势,并考虑器件内部发生的准饱和效应影响,提出了器件截止频率的优化方法。按此方法对文中给出的LDMOS进行参数优化,使其截止频率提高了80%,并通过TCAD软件Se
本文根据国内现有工艺水平提出了一种高压平面栅型IGBT新的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在三重扩散工艺的基础上,通过保留正面的扩散残留层来减弱JFET电阻,不但可以省略JFET注入工艺,节省生产成本,而且由于三重扩散的深度扩散特点使研磨减薄后保留下来的残留层表面掺杂浓度呈现出线性缓变结的特性。因此,与常规的JFET注入方法相比,在导通压降下降、电流能力上升的同时,IGBT的击穿电压受到的影响小,而且这些器件特
本文简述了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的结构、性能,分析了其发展历程,从能耗、制造工艺及设计方面研究了IGBT技术发展的现状,并进一步探讨了人们对新结构、新工艺的探索和对器件高性能的追求。
阐述了高压Trench IGBT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文中先提出了高压1 200 V的Trench IGBT器件的结构模型;然后仿真其电性能,根据仿真的结果;设计出高压Trench NPT IGBT的版图及工采用该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得到实际研制结果,对研制出1200V 15A和25A的高压Trench NPT IGBT进一步做了参数验证、应用验证和可靠性验证;最后说明采用该思路,设计的产品规模化生产
本文介绍一种高亮度GaN基蓝光LED芯片,首先研究其光电特性,通过测量I-Ⅴ曲线判定该芯片的良好二极管特性,在电流大于100 mA时即呈现串联电阻性.当通入不同强度大小的电流时,光功率与半波宽度随电流增大呈亚线性关系,随着输入电流增加,芯片发光谱出现蓝移现象;其次进行可靠性验证,在经过48 h,288 h老化后,光衰分别变为95.02%、93.42%,证明了该芯片具有很好的光衰稳定性.最后研究了I
本文针对LCD-TV直下式LED背光源的均匀照明系统,设计了一种的边发射型二次光学透镜结构.通过近光源面的自由曲面将光发散成的c/cos3(θ)型光场分布,再利用远光源面实现目标面的均匀分布.这样有效的避免了大角度均匀照明下全反射的发生.采用正三角阵列LED布局方式,采用光线追迹软件对所设计的结构进行仿真.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在灯箱厚度为15mm时,就能将LED所发出的光发散,达到87.5%均匀
本文利用等离子辅助分子束外延(P-MBE)技术,以高纯金属Mg和Zn为Mg和Zn源,O2或NO为氧源和氮源,在蓝宝石衬底上制备出MgZnO和N掺杂MgZnO薄膜。利用XPS测量发现:当Mg与Zn0合金化成MgZnO后,同Zn0电子结构相比,其价带顶小幅下移,而导带底大幅上移;通过对MgZnO导电特性随Mg含量的增加从n型转变为P型实验现象的理论分析和计算,发现随着Mg含量增加,本征施主离化能大幅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