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围运动柔性机械臂非线性动力学建模及主参数振动稳定性分析

来源 :第十六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4711519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基座运动扰动和末端操作对象惯性力影响下,大范围运动移动柔性操作臂系统的耦合非线性动力学特性。首先根据柔性臂的边界条件构成,推导了考虑末端操作对象惯性力的柔性臂系统模态振型函数。利用多尺度法求解了考虑基座大位移刚体运动与柔性臂弹性变形的高阶耦合项的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推导出了系统的平均方程。结合直角坐标变换与新推导的模态振型函数,分析了基座运动存在波动情况下,操作臂系统的幅频特性以及参数振动稳定性。结果 表明,末端操作对象的惯性力会显著影响柔性臂系统的振型形状及节点位置。基座轴向运动波动会导致柔性臂系统发生参数激振而基座横向运动波动会导致柔性臂系统发生受迫振动。并且在柔性臂前两阶模态发生主参数共振时,操作对象的惯性力以及基座轴向运动波动幅值对系统幅频特性以及稳定边界均有较大的影响。研究结果对柔性操作臂的动态特性分析及振动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磁悬浮技术在涡轮机械领域中是最具创新性的发明之一。基于悬浮特性无接触的本质,磁悬浮转子-轴承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包括完全消除了磨损、无需润滑和密封、耐环境性强、发热少、功耗低、圆周转速高、可对转子位置进行控制、轴承动态特性好以及消除了质量不平衡引起的附加振动。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减小由于磁悬浮转子-轴承系统的崩溃而造成的损失,通常都会用一些传统轴承作为其辅助轴承来担保整个系统的运行安全。在磁悬浮转子
建立合适的驾驶员行为模型,从计算机仿真的角度代替真实的驾驶员,取代昂贵、耗时的实车实验,可以大大缩短无人驾驶系统的研发周期。本文基于单点预瞄驾驶员模型,并根据预瞄跟随理论及驾驶员开车时的观测行为特性,提出了焦点预瞄的驾驶员模型。模型首先根据当前车辆的行驶车速,选择合适的预瞄距离来模拟驾驶员视线区域。然后以驾驶员视线区域的中心作为焦点。最后考虑视线区域中心前后的道路信息时,引进分数微积分融合焦点前后
当列车通过隧道时,隧道内的空气由于受到隧道壁面的约束而发生很大的波动,产生车体表面压力波、隧道口微气压波等问题,对行车安全、乘客乘坐舒适性及隧道周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此外,随着列车速度的不断提高,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诱发的空气动力学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开展全面的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研究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针对某一特定高速列车头型,基于三维、瞬态、可压缩N-S方程和κ-ε两方程湍流模型,采用滑移网格技术,
本文采用无网格伽辽金方法研究了考虑应变梯度的Kirchhoff板在不同边界条件下的振动问题。发展了考虑应变梯度的无网格伽辽金方法并用于离散求解薄板振动问题的高阶微分方程。薄板模型在四边简支条件下,考虑应变梯度的无网格伽辽金方法结果与解析解相一致。进一步采用无网格伽辽金方法研究了不同尺寸、振动模态阶数、边界条件类型的应变梯度薄板振动问题。对比经典理论与应变梯度理论的结果,发现基于应变梯度理论的薄板模
神经元放电模式的ISI分岔图在实验中发现有加周期分岔和倍周期分岔,理论模型也仿真了加周期分岔和倍周期分岔,本研究了两类分岔的分岔点附近的不同动力学。对于加周期分岔,噪声诱导了周期k和周期k+1之间随机转迁的随机簇,他存在于周期k和周期k+1之间(k=1,2,3)。对于倍周期分岔,从周期1簇放电到周期2簇放电然后到周期4簇放电,在分岔点附近都没有发现类似于加周期的随机放电。本研究使用快慢变量分离方法
随着车辆设计和使用中越来越多的考虑节能环保的要求,可供单人驾乘的狭长型车(NTV)逐渐出现。但是狭长型车辆选择三个车轮作为行驶系统时,其操纵稳定性成为限制车辆行驶速度的主要原因之一。车辆在转向时通常会降低车速以避免侧翻或失控,NTV在转向时采用车体向转向的内侧倾斜来保持行驶稳定,而车体倾斜角度取决于车速、转向半径、车轮转角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本文将前轴两轮、后轴单轮的狭长型车辆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由
本文以螺栓连接的筒类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螺栓连接筒类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基于接触的预应力模态法分析系统的固有特性,并通过与文献模态实验结果以及冲击激励下系统振动响应对比,验证了所获得固有频率的准确性以及方法的可靠性;进而分析了螺栓连接筒类结构在不同预紧力下,系统的旋转速度、螺栓的整体尺寸、螺栓的个数、螺栓松动和螺栓失效对系统固有特性的影响;最后探究了采用区域粘结法
基于切片思想,解析方法将斜齿轮沿齿宽方向离散成若干个薄片直齿轮,通过计算薄片直齿轮的时变啮合刚度并经过累加的方法得到整个斜齿轮的时变啮合刚度。本文以健康斜齿轮副为研究对象,考虑基体修正,非线性接触等齿轮实际啮合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建立了求解斜齿轮副时变啮合刚度的解析模型,并通过有限元法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讨论了改进方法相对于传统模型的优越性。基于改进的求解时变啮合刚度解析模型,进一步分析了斜齿
会议
The coupling model between the turbine blades with a varying rotating speed and oncoming vortices is constructed,where the coupling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fluid is simulated by the van der Pol oscil